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皇帝繼續下令:【你吩咐之後,再給京中的勛貴和老臣遞一遞話,他們知道該怎麼做。】

李再芳:…………

什麼叫「遞一遞話」?敢情您老除了一句口嗨之外一個大子都不願意出,全讓手下分攤了唄?

老登的算計精明到了這個地步,李再芳也無話可說了。當然,皇帝這個算計也不是沒有道理。京城勛貴們不是送不起錢,純粹是擔心至尊猜忌不敢多送,每家七八百兩意思意思而已;只要有皇帝這句話頂著,各家再掏個三五倍出來都是不難的。

所以吧,雖然只是一句口嗨,但實則也已經是飛玄真君的皇恩浩蕩了,世子應該感恩才是。

·

區區幾萬兩銀子的小事,其實根本用不著皇帝多嘴。飛玄真君肯費神多這麼一句話,已經是看在世子忠心耿耿、海剛峰身份微妙的份上了。再給完這個恩典之後,他便隨意揮一揮手,重新打開天幕,試圖從已經揣摩了數次的文稿中再找到一點端倪。但出乎意料,沉寂了多日的天書再次閃過了光芒:

【檢測到新的偏差……歷史變動加速,即將釋放新內容】

【……以甲寅年為基準,僅統計負責中央開支的太常倉。在產業技術革新剛剛露出苗頭的三年之間,僅僅依靠新開增的印花稅增值稅與部分奢侈品關稅,其餘稅收並無大幅變動的前提下,朝廷新增的收入便在兩百萬白銀以上,不但迅速扭轉了國庫多年虧空的尷尬趨勢,更有效支撐了朝政的穩定——變法後的第二年,朝廷便破天荒的廢除了以往用胡椒孜然玻璃等抵扣工資的缺德制度,還一次性為文官們補齊了從武宗年前便斷續拖欠至今,少說也有二十幾年歷史的欠俸。

如此大一筆銀子砸下去,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當時的首輔閆分宜便曾在私下感慨,說言官從未如此清靜,內閣也從未如此安穩——言官的偃旗息鼓為新一任內閣的施政騰出了充分的容錯空間,在補齊欠俸後的三年裡,言官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寬宏大度,幾乎沒有對內閣的大政提出過什麼苛刻的批評。

而等到三年之後,即使真有操弄政治者想要挑動輿論,也無力應付現狀了——由於海貿的興盛及東南亞航線的成功擴容,當年的國庫的收成為三千一百五十六萬兩白銀,三千零二十八萬石糧米,相對於曾經在高祖太宗時的財政收入巔峰,足足提升了百分之二十有餘。

這個數字有多麼驚人呢?這麼說吧,當時的朝廷足足統計了兩遍,才終於相信了這匪夷所思的帳目。而確認收入之後,狂喜的大安政府居然打破慣例,時隔一百年再次給官員們加了俸祿,免除了一大筆的捐稅。

變法的收益豐厚至此,足夠堵住所有人的嘴了。或者說,百萬槽工衣食所系,已經沒有人敢動這麼大一塊蛋糕了。】

皇帝的面色突然僵住了。他瞪著眼睛盯了天幕片刻,尤其是死盯著那兩個數字不放——作為大安朝真正統攬一切的戶部尚書,飛玄真君當然不會忽視這兩個要命的數字。所以在沉寂片刻之後,他猛然伸手,噹噹當的猛烈敲響了金磬,響聲震動上下,刺耳之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