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數十日之前穆祺以掌機要的名義接手海防,下了狠心仔仔細細查過一遍,才知道當下最大的麻煩,最難以逾越的障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鐵甲艦發展成熟之前,建造大型船隻絕對離不開巨型樹木;可偏偏中華大地開發已久,五百年以上的巨木基本被砍伐殆盡,實在是難以承擔了。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在前工業化時代,造船業就是這樣奢靡到匪夷所思的行業。可以用來造船的木頭只有那麼一點,用完了就只有等百餘年後環境再更新版本。而中國歷來的木製宮殿又消耗實在太多,上千年的營造折損下來,可以用在海船上的資源已經所剩無幾了——兵部總不能把紫禁城的大梁拆了去造船嘛。

問題這樣的尷尬而具體,也無怪乎歷代皇帝都視而不見,乾脆採取鴕鳥式的逃避政策,但逃避顯然不能解決問題,穆祺稍一躊躇,終於開了口:

「以現在工部儲備的木料,最多也只能造一些七八尺的小船,用之於長江或可,卻絕難在汪洋大海中取勝。為今之計,還是得設法建造大型的艦艇,否則海防無從談起……」

他話還沒說完,全程默然的閆閣老忽然開口了:

「大型艦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世子到哪裡去找數十丈的木頭呢?」

他停了一停,又故作驚訝:

「不會是到雲貴遼瀋一帶去砍伐吧?想來想去,現在也只有這兩處還有木材了。」

閆家是靠搞工程修道觀爬到的現在這個位置,對全國的木料分布了如指掌,所以聽到世子提了一嘴木材,立刻就能將老底摸個清楚——沒錯,歷代開採數千年以後,大概也只有開發較晚人煙稀少的雲貴及遼東深山,還可能有尺寸足夠的參天巨木。

換言之,如果真要砍伐巨木建造大型船隻,也只能派人到這種地方親自勘探取材,然後再開闢山路填平溝渠,派民夫一路拖拽入京——且不說這一方巨木沿途運輸的驚人開銷、徵發勞役耗費民力必定多有死傷;就是政治上的微妙壓力,也委實萬難克服。既然「只有」這兩處有大木材,那彼此占用的份額可就很難劃分了:皇室也還指著這些木頭修宮殿修陵墓呢。

果然,閆閣老又補了一句:

「先前禁苑失了火,老臣還想著設法補修上,只是這幾日忙昏了頭渾然忘了,倒是世子費心想在前頭。還是年輕人有擔當。」

要是先前還有點模糊,那現在滿殿都聽出來了閆分宜話里話外的陰陽。只能說老臣畢竟是老臣,官場歷練了幾十年後鋒芒內斂,挖坑也挖得毫無煙火氣——什麼叫「有擔當」?年輕人心心念念只想著砍木頭造船耀武揚威,他這個老臣卻是忙昏了頭也要記掛著給聖上修園子賺體面;相形之下的反差何等之強烈,無疑是向飛玄真君釋放了一個鮮明之至的信號:

不懂事的年輕人知道怎麼體貼君心嗎?還得是閆分宜這樣的老baby才曉得疼人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