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葡萄牙的友誼源遠流長,我們決不允許任何組織破壞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即使這個組織是葡萄牙政府。」
】
皇帝忽然又咳嗽了一聲,一口氣差點走錯經脈,震得他肺部發疼。
不過,沒等黃尚綱再次滾過來問候,飛玄真君便不耐煩的揮一揮手,驅散了圍攏的宮人——他看天書正看得正入神呢,哪裡容得外人打攪?
【當然,這種言辭上的劇烈反差還不止一處。又譬如,世子在他的奏摺中宣稱,朝廷對於南洋採取的是「和平共處」、「共同開發」的準則,言辭溫柔敦厚,很得泱泱大國的體面。但在儒望的日記中,世子對所謂「共同開發」的態度是這樣的:
「你們還真開發呀?」
…………
不過,相較區區的幾句狠話,最讓歷史學家們吃驚的還是世子在整場談判中所占據的地位——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數學者都僅僅將穆祺視為主持上虞條約的花瓶,除了所謂的「兩頂皇冠」的論調之外,並不以為彼時尚且相當之年輕的世子在談判中能起到什麼主導的作用,整場會面應該是大部分由海剛峰及儒望控場,其餘不過備名而已;可從日記中看,事實卻並非如此;或者說根本就是大相逕庭,完全顛覆了數百年來的印象。
在儒望的記載中,他與海剛峰出面同葡萄牙人談判的時候不是沒有遇到過麻煩;其中關於賠款相關的爭論,尤其是談判的重點。葡萄牙人當然不願意平白無故的支付高額的賠償,所以在會談中胡攪蠻纏,竭盡全力的試圖削減金額,一度將談判拖延到近乎於破裂的地步。而儒望將消息上報到穆國公世子時,世子卻沒有對談判作出任何具體的指示(從這個角度講,穆氏「花瓶」的定位也算其來有自);他只是反問儒望,知不知道古希臘女祭司匹提亞的故事。
「女祭司匹提亞得到了神的啟示,寫下了十卷預言。她找到了希臘最強大的王國,要將這十卷預言賣給他們,開價是十個城邦。」世子道:「國王覺得這實在是太貴了,於是婉言回絕,希望能講一講價錢。匹提亞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將第一卷預言立刻扔到了火里,然後告訴國王,剩下的九卷預言開價二十個城邦。」
「因此,我們的態度也是一樣的。你可以告訴葡萄牙人,乃至南洋所有的外國人,中國開出的第一個條件,永遠都是最好、最妥帖、最照顧朋友利益的。」儒望清楚地聽清楚了世子的話:「如果他們拒絕了這最好的條件,那我們也就只有表示遺憾了。現在,請你轉告對方,我方索要的賠款增加十萬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