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當然,五千年以來重農輕商,歷代王朝在金融上都不怎麼在行。但抽象到高祖這個地步的,那也算是古今罕見之至,可以在史書上大書一筆的——高祖即位初期錢法混亂,民間幾乎到了以物易物的地步;高祖皇帝體察民情,決定印刷寶鈔充作貨幣,紙幣銅幣齊頭並進,疏解民間的困局。印刷紙幣這種事北宋南宋都有嘗試,但總的來說民間認可度並不算高,往往持續個十幾年就會貶值大半,不得不緊急更換新錢,只能算臨時的救急措施而已;這一點上下都有充分的預期。

但大家誰都沒有想到,高祖皇帝的操作比兩宋更猛上千倍百倍不止:紙幣剛一出籠,高祖立刻將官員的俸祿與賞賜全部改為了紙鈔,然後貼心的發布告示,宣布此後一切交易都要用紙幣進行,只除了一項例外。

哪一項呢?繳稅。

簡而言之,朝廷發錢發的是紙幣,你給朝廷納稅卻必須是白銀銅錢和糧米。可朝廷收稅又為啥不要紙幣呢?下面的官員不是蠢貨,當然立刻反應了過來——因為在高祖皇帝眼裡,這些鈔票就是一張擦屁股的紙,隨時可能會被拋棄嘛。

後續的發展亦不出所料,在意識到了皇帝真正的態度之後,紙鈔的信用迅速崩潰,十幾天內價值狂貶數千倍,一百貫的鈔票只能買兩粒米,超額完成了兩宋的目標,大大樹立起中國金融史冠絕古今的標杆,直到被另一個南方政權超越為止。而信用一旦崩潰便再難重樹,大安的金融財政體系亦隨之江河日下,終於到了現在萬難挽回的地步。

棍棒打不垮經濟規律;暴力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但終究不是萬能——高祖皇帝用了一輩子反覆折騰,到底是雄辯的證明了這兩個規律。

……所以吧,你與其指望當今飛玄真君基因突變人性大改,突然覺醒出他朱家歷代祖宗都沒有過的能力,懂得謹慎自持小心保守,尊重經濟本身的規律,還不如指望改朝換代天旋地轉,能有一群懂金融的人上來辦事。在這樣一群人出現之前,恐怕是指望不了什麼經濟領域的重大革新了。

這就是王朝骨子裡的底色,從誕生伊始就寫在基因的原始碼。這種級別的底層代碼已經不是一點小打小鬧可以更改了。實際上,穆祺身處高層博聞廣見,資料看得越多越是心驚膽寒,不能自已:以大安這種破爛體制屎山代碼重重疊疊bug套bug的體系,別說是妙手回春搞一個複雜艱難的國際金融體系了;就算想把國內的混亂複雜的財政系統稍稍梳理清楚,都絕對是一個難如上青天的工程。

——說實話。在內閣翻資料翻得多了,穆祺都不能不感慨從張璁到張太岳一系列名相的手腕;能把這一堆破爛拼拼湊湊修修補補勉強開動上路,還能用一條鞭法將就著統一國家的財政擴充稅收。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實打實的牛皮。建議老登給哥二位磕一個。

但穆祺就實在沒有這番翻轉騰挪的能耐了,所以思索良久,才不能不找上合作愉快的外商,借用人家已經構建成熟的金融體系。內部一塌糊塗,只能借用外力勉強維繫;這無論如何也不是什麼體面的事情。所以世子稍稍沉默,只能勉強找了個理由:

「……朋友總是越多越好,我們今後還是要合作的嘛,當然不好吃獨食的。」

這樣虛無的說辭未必能瞞得過儒望這種老牌資本家,所以世子顧左右而言他,迅速改變了話題,力圖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