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至於吧。」劉禮不以為然:「不是說那什麼甲寅變法成功之後,財政收入會大幅增加嗎?有了錢什麼事情不好辦,何必這樣戰戰兢兢!」

「那是你想得太簡單了。」穆祺語氣平淡:「有了錢什麼事都好辦……那我問你,大安現在有多少個衙門有資格插手財政?」

「……戶部和皇帝的內庫?」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是吧?」穆祺笑了:「你當這是相父親手打造的體制呢?算了也不瞞你了,入內閣前我設法調取過六部九卿各司的檔案,一份份一張張詳細比對,想摸清楚朝廷錢款的流向。但耗費了大半個月後精疲力盡,只能放棄拉倒。而僅從這半個多月走馬觀花的一條不完全統計看,大安朝有資格收稅撥錢財政自理的衙門,起碼有兩位數以上。」

劉禮:……啊?

「這些衙門完全是相互獨立的,戶部基本沒有權限管轄他們。」穆祺緩聲道:「他們的帳目彼此隔絕,銀錢收支互不往來互不瓜葛,徵收的稅款也是隨心所欲不可勝計。幾百年的帳目老相互衝突相互矛盾,疊床架屋錯綜複雜,錯漏冗餘不可計算——這就是我查到的資料。雖然我不懂財政學;但這種級別的爛帳很可能已經超出了人力能夠處理的範圍。如果有一台超級ai慢慢計算,花個十年八年也許能出個結果吧。」

「當然,這還只是財政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已。大安的財政收入有不少是實物稅,有米有糧還有布匹大豆。這些食物怎麼折算已經是天大的難題。但更麻煩的是,各個衙門徵收的度量衡還不一樣。」

大概是完全超出了理解,劉禮有點懵逼:「……啥意思?」

「簡單來說,金陵倉庫的一尺布不等於京城倉庫的一尺布,內庫的一斗米不等於太常倉的一斗米;金花銀中的一斤銀不等於戶部的一斤銀。」穆祺曼聲道:「一國之間,度量衡各有差異。大斤小斤大斗小斗南尺北尺,各個衙門的徵收單位完全不同,標準亦大有千秋——至於怎麼換算嘛……我花了三天請教倉庫的官吏,反正是沒有學會。」

劉禮人都傻了。他呆木半晌,只能勉強擠出一句話:

「……你們那個世界,是有秦始皇的吧?」

「可能是政哥兒手軟了吧,這誰又能預料到呢?」穆祺聳聳肩:「所以你應該明白,我們面臨的是多麼大的財政考驗了——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如果哪什麼甲寅變法真的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那請問多出來的銀子糧米布匹百工百物,應該歸哪個衙門徵收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