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劾穆祺十五大罪疏》……」
皇帝霍然睜開了眼睛:
「這又是什麼奏疏?」
李再芳躬身:「是已致仕的前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葉清的奏疏,彈劾穆國公世子在江南橫行不道,所過殘滅;黎民冤訟,不可勝計……」
江南的望族也不是傻的,吃了大虧當然要報復,而且一報復就要報復到七寸上。人家壓根都不稀得跟區區四品的海剛峰海知府計較,立刻就出動了自家已經退休養老的隱世高手,同樣是快馬加鞭雷厲風行,一桿子就捅到了皇帝跟前。這封奏疏與錦衣衛的奏疏彼此對照,效果更是大大增強——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眾口一詞的彈劾,恰恰足以證明穆國公世子飛揚跋扈、干犯眾怒。
但皇帝的臉色卻微微變了。他睜開眼睛,瞥了公文一眼:
「這份奏疏是什麼時候送到的?」
李再芳躬身:「回皇爺的話,是昨日送到通政使司的。」
——這麼說起來,就是和錦衣衛的奏疏前後腳到的囉?
皇帝的臉色完全變了:
「這麼快?」
李再芳屏息凝神,再不敢多說一句了。
南下的錦衣衛有王命旗牌、皇權特許;所有奏疏直達御前,不需要經過任何篩選;但外朝大臣——尤其是這種早已致仕、並無差事的老臣,上呈的奏疏是必須要在通政使司過一道手,仔細篩查過才能呈交。而以朝廷歷來辦事的效率看,這份奏疏起碼也得磨蹭個七八日,才有資格送到他飛玄真君駕前;昨日抵達,近日面聖,這效率未免也太高了!
所以問題就來了:通政使司的效率為什麼會突然變得這麼高?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真君執掌皇權如此之久,已經太明白這其中的貓膩了。雖然官場有起有落,但所謂門生故舊,所謂黨徒姻親,即使重臣們退隱歸鄉,仍然能通過血緣通過門第通過師徒結成牢不可破的大網,勢力仍然不容小覷。縱然早已遠離官場,這張關係網絡仍然發揮著強勁的效力,並足以干涉中樞的行政。
——好好好,你們這麼玩是吧?
權力的劃分從來都是微妙而緊張的。皇帝名義上至高無上,但實際中卻總得與官僚分享權力。而沿海不少望族藉助走私聚攏財力,依仗倭寇與海盜威脅治安,也的確有足以與中樞討價還價的資本——多年前十餘個倭寇能一路殺到金陵城下,沿途幾乎沒有遇到一丁點的阻礙;如此橫掃千軍所向披靡,真是因為倭人武士以一敵百不成?只不過東南財賦重地,有些事情朝廷也只有忍耐罷了。
一個投鼠忌器,一個倚倭自重,雙方的關係尷尬而又緊張,在不可言說的默契中持續到了現在。而現在一封朝奏九重天,未嘗沒有某些人微妙的示威——江南望族與京師勾結之深,退休老臣影響力之大,恐怕還要遠遠超出了原本的預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