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皇帝才只哼了一聲略表不快,而沒有其他更激烈的表示——否則真君總會讓你知道,他的錢可是不好撈的。
「難道以後年年都是這個開銷?」皇帝冷冷道:「海防幾百萬,火槍又是幾百萬,家底都要掏幹了。」
那老登你修個宮殿都還每年幾百萬呢,怎麼沒見著反思反思?世子不動聲色:
「回聖上的話,前期要造火槍、造火箭,投入當然要大一些。但現在工廠都已經辦好了,後續的開銷肯定能降下來。」
工業化的要義就是流水線生產後降低成本。即使京郊那點僅存的工業仍然相當之初級、原始,大量的依賴於熟練工人而非機器,只能隱約看到一點蒸汽與水力驅動的影子。但無論如何,新的生產方式就是強而有力,性價比足以吊打穆國公府後院小作坊的產品。
「可以降到多少?」
「火槍隊每年總要訓練,怕也要六十萬兩上下。」
再先進的武器也是要人來操作的。如果按邊境衛所兵的辦法整,那湊再多人頭也只是養豬而已;就算新式的火槍火箭不需要太過複雜的戰術,隔三差五搞點演練試試手還是必不可少的;軍餉軍備外加每年的損耗與升級,六十萬不是什麼誇張的數字。
飛玄真君的臉色有些陰晴不定了。人的標準總是很難統一的,從國庫里刮六十萬來修宮殿輕輕鬆鬆,自己腰包里掏六十萬就實在是天難地難,咬牙切齒般的痛苦——更不必說,這筆錢還是每年限定,一分都短少不得!
可縱使如此,想一想將來癱在床上口水亂流的日子,有些狠心還是不能不下。再說了,倭國不是還有銀礦麼?只要打贏之後條約一簽銀礦一開,飛玄真君就不信不能把東瀛人骨頭裡的油給榨出來!
哪裡有金礦銀礦銅礦,哪裡就有大安軍隊的旗幟。這是自太宗皇帝以來朝廷世代相傳銘刻於心的傳統。而如今皇帝終於要撿起這久違的祖傳手藝,光復祖宗的舊制;所謂重鑄大安榮光,我輩義不容辭嘛!
所以,飛玄真君的臉色變幻片刻,到底只是吸了口氣:
「六十萬就夠了?」
「這只是日常駐紮的開支。」世子小心道:「如果要開拔作戰的話,開銷起碼還要添上五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