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當然,皇權時代就是皇權時代。如果深居九宸的飛玄真君願意強力干預,其實也不是不能打退這一次進攻。但朝廷上下清清楚楚,卻知道至尊絕不會輕易下場。畢竟前車之鑑歷歷在目,真君好堂兄武宗皇帝曾經大力偏袒劉謹,叫門天子堡宗也曾拼命維護他的老baby王振,最後卻是天崩地裂一敗塗地,不但拼力維護的對象身死族滅,就連皇帝本人都被政爭波及,顏面掃地,為天下所笑。

這種種波折,說白了還是眾怒難犯。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在激起了朝廷絕大多數文官的憤怒之後,政治的裂痕就只會愈演愈烈,即使以皇帝的權威強行彈壓,也絕對無法消弭這根本的衝突;甚至衝突愈演愈烈,搞不好還會將皇權的威嚴也一併拖下水。

實際上,即使強盛如皇權,往往也是借力打力,順勢而為,不願意與大多數文臣直接衝突;如今洶洶之勢已成,朝廷近乎鐵板一片,除非當今聖上能牛皮到高祖太宗的地步,重煉地水火風再開世界,憑藉威望將朝廷規則重新再寫一遍,否則今天的局面已經是註定了。

以多欺少,恃強凌弱,政治鬥爭就是這麼個東西,不爽不要玩。

幾個月上千封奏摺送上去,連通政使司幾乎都要被彈劾的奏章淹沒。在這樣山雨欲來的政潮面前,飛玄真君及內閣卻保持了怪異的沉默,沒有給事件作出任何定性,只是將奏章留中不發,顧左右而言他。考慮到穆國公世子的身份、穆國公府的功勳,這種含糊的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組織彈劾的重臣也並不以為意。如果上一代樹大根深穆國公尚在,大概大家還要忌憚一二;但現在撐持家門的不過是一個憑藉寵幸青雲直上的毛頭小子,自然激不起什麼敬畏來。更不用說,這毛頭小子的操作還十分下飯,只能用愚蠢來形容——眼見政潮在即,穆氏居然沒有迅速返京組織反擊,而是徘徊於山東、天津之間,以所謂「整頓海防」、「建造大船」為藉口,在京外畏葸不前了!

真是愚蠢透頂!天下大事取決於京師,取決於中樞,取決於朝廷袞袞諸公;就算在外地將海防辦出花來,難道又能以此扭轉京城的格局嗎?任憑你勳績卓著勞苦功高,只要此次政鬥獲勝,倒穆派一張公文下來,就能將這小子剝得個乾乾淨淨。

放棄中樞而圖謀什麼「海軍」、「海防」,愚蠢遲鈍,莫過於此;敵人軟弱無能成這個樣子,那勝利簡直唾手可得。

——當然,倒穆派中不是沒有聰明精幹的人物,從這大半年以來世子的種種舉動中,其實也隱約猜得出此人圖謀的大事。但正因如此,他們反而覺得放鬆。

「我曉得那小子的意思。」前都御史及倒穆先驅歐陽進先生在倒穆派私下的聚會中大聲表態,成竹在胸:「無非是想借著皇上的旨意挑動戰事,靠著邊功來壓我等一頭罷了。哼,他想得倒是輕巧!」

凡事總要講究個先來後到,講究個資歷。與如今被觸犯了利益憤而倒穆的諸位文官不同,歐陽進老先生可是從一開始就堅定不移,果斷衝鋒在了倒穆第一線,並為倒穆大業貢獻出了自己的官位,以及原本白皙無暇的兩片屁股蛋子。這樣的遠見卓識,這樣的居功厥偉,當然令後來者大為嘆服。所以雖然沒有了官位,仍然被奉為倒穆派的耆老。

耆老說話,大家都要尊敬,可雖然如此,新入局的禮部侍郎、宗正令朱可異仍然頗為疑慮:

「如果真有軍功,確實也是不小的麻煩,尤其他還是勛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