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再說了,只要生產力的發展夠快,說不定大安朝廷根本拖不到後遺症爆發的時候;只要變革來得足夠快,那後遺症就不成其為後遺症,這同樣也是後人智慧的一部分。

至於如何激發老登的欲·望,那就得見一步看一步了。當然,穆祺心下隱約有些猜測,只不過尚需印證而已。

「我會上書內閣,請求以通倭的罪名審查名單中的欽犯。」他若有所思:「至於現在……還是先把條約簽了來再說吧。」

·

當年九月,在經過漫長談判之後,中倭雙方的代表於金陵郊外擬定了基於黑船協定的《中日和談條約》,又名《金陵條約》。雖然條約早有共識,但雙方的辯論仍然極為激烈,幾乎到了每字一爭、錙銖必較的地步。直到受命統領談判的穆國公世子出面,以強力終結討論為止。而東瀛代表水戶氏不甚激憤,據說當時即留有名言:

「上國不許我駁否?竟何必談判!」

而穆氏答曰:「駁則只管駁,但一字不能稍改。貴大臣故願速定和約,我亦如此。不若,我尊貴之皇帝陛下亦不介意東瀛以何為國姓。上虞如今有六十餘只運船停泊,計有兩千火箭,今日已有數船出口,兵糧齊備。若不速定和約,大禍只在旦夕耳!」

水戶氏默然不語,隱約戰慄無人色,和約乃定。

九月十八日,代表於興獻皇帝號訂立和約,由水戶氏及穆國公世子分別代表雙方簽字。水戶氏全程默默,神色僵直若死;而大獲全勝的世子卻也保持著某種沉重而凝滯的哀然。到他簽字之時,左右有一男一女兩個隨從拱衛,分別捧上三支毛筆,一一潤毫蘸墨,供他書寫冗長的頭銜——爵位名、官職名,然後才是姓名。

第一支寫爵位的筆是高皇帝御賜的狼毫,藍田玉的筆桿,犀牛角的筆套,珍稀華美、舉世無匹,以此告慰高皇帝在天之靈。

第二支寫官職的筆是金陵城判案的藍筆,決生死而斷善惡,而今逶迤落墨,或能昭彰國法的威嚴。

第三支筆……第三支寫姓名的筆,是從城外現買的筆,平平無奇,甚至筆鋒都不太順暢;賣這支竹筆的人本來是浙江人,只不過遭遇倭患後家破人亡,不能遠行至此避禍,靠著小買賣餬口而已。

世子仔細落下最後一筆,從頭至尾掃視條約,喟然嘆息:

「……無論如何的事後彌補,死難者終究不能復生了。從今往後,願再沒有這樣悲哀的事情!」

說罷,他擱下毛筆,起身而去,再不回顧。

第124章 下定

九月二十五日, 在將水戶氏的名單呈報數十日後,穆國公世子終於收到了朝廷機密送達的旨意——真正的機密,由新開發出的密盒謹慎防衛的機密, 絕非朝廷大花灑可以輕易噴灑的機密;而旨意寥寥數筆,並沒有關心什麼通倭的「罪證」,反而只密令穆祺及戚元靖等調遣船隻、火箭, 配合南下的火槍兵封鎖長江運糧的漕道, 扼守關鍵的港口,嚴密檢查南北物資的往來;封鎖完成後立刻北上, 勿得稍有遲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