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吧,被高祖皇帝一個也不剩的驅逐到草原的盡頭的元神,蒙古人之主脫歡貼睦爾,其意思就是「鐵鍋」。
絲綢、瓷器、漆器這樣的高端商品當然有檔次、有格調,但鐵鍋和茶葉這樣的必需品才是東方大國作威作福,騎在朝貢國上當了幾千年大爹的根本;兵者兇器,不可多用,上國也不可能動不動就錘自己的藩屬;但為什麼幾百年磕磕絆絆,藩屬國卻還總是願意遵奉上國?——因為你不把朱皇帝舔高興了,怒火上頭的朱皇帝可能就會禁止買賣鐵鍋,那天可就要塌下來了。
從這個道理上講,所謂絲綢之路,應該改名叫鐵鍋之路才對。買賣絲綢瓷器還需要打通貴人們的門路,買賣鐵鍋卻是包賺不賠的暴利買賣,一船鐵器拉到歐洲港口,用不了吆喝就能銷售一空;而粗粗算來,一口上好的鐵鍋運到維也納、地中海,那起碼能抵得上等重的白銀……這個利潤,誰能不喜歡?
總的來說,中國人在煉鐵煉鋼上那是幾千年的名聲了,從西漢孝武皇帝時就積攢起來的技術優勢,直到現在仍舊不可超越——沒錯,歐洲人的技術是進步起來了,歐洲人的眼界是開闊起來了;但正因為眼界開闊技術進步,如今歐洲人才更深刻意識到,中國的鐵鍋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鐵鍋,中國的鐵器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鐵器;在沒有翻天覆地的技術革命之前,這個優勢是動搖不了的。
……不過說來也怪了,東方也沒啥頂級的鐵礦吧?怎麼中國人的煉鐵技術就這麼厲害呢?
在沒有完成工業革命之前,歐洲人尚且不敢夢想著超越這幾千年的地位。所以他們只是謙卑的躬下身來,以最溫和殷切的語氣詢問,不知怎麼才能獲得朝廷的許可,擁有販賣鐵器的權力呢?其餘他們不敢保證,但錢一定不是問題。
「錢倒不是關鍵。」海知府答道:「但鐵器涉及到安全與穩定,只能與可以信賴的國家進行貿易。」
「可以信賴的國家」,這個主官標準就實在太模糊了。商人們還在茫然思索,苦苦推敲自己及自己的國家是否符合這個標準,如果不符合能不能行賄寬免,寬免不了是不是該換個國籍;只有最為博聞廣識的保祿聽出了不對,他敏銳的發問:
「『可以信賴的國家』,可是我聽商會的消息,葡萄牙人也從東方買到了一船鐵質的器具呢。」
所謂「鐵質器具」還是客氣了;按照商會的準確情報,這一船貨物中少說得有一半是鋼刀鋼劍,品質與數量都相當之驚人——大宗商品的供應量一向是有數的,能夠對外穩定供應鐵鍋的中原港口一隻手都數得出來;但數來數去,是怎麼搞不清楚這一船貨物的來歷。直到如今保祿造訪了上虞,才從那一排樹林一樣密集的煙囪中窺探到了端倪。
「悶聲發大財」是吧?葡萄牙人的心居然也這麼髒!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