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丹藥』?」

作為見聞廣博的萬事通,他其實也了解一點中國道教的『丹藥』,知道那是和歐洲鍊金術差相仿佛的一種神秘學技術(換言之,同樣的不靠譜);但鍊金術又和那些黑漆漆黏糊糊、時常「自燃」的油田有什麼關聯呢?

這個疑問相當合理,也相當之正常。但有問必答的海剛峰海知府卻不得不又一次沉默了——說實話,作為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士大夫,他是真不想複述《需知》中那一堆莫名其妙且長篇大論的狗屁;但沒有辦法,外務處的命令非常之清晰準確,他不能不乾巴巴的開口,將內容完整背了出來:

「……依照部分方士的觀點,油井中的『石油』是地底炎火之精,經億萬年時光磨礪之後褪去光華,才變為現在這不起眼的模樣;只要將此炎火之精仔細錘鍊,便能萃取出丹道中坎離神火的原料……」

保祿似懂非懂,或者說完全不懂,只能茫茫然點一點頭。他一個字都未必能理解,但至少從這一大堆不明覺厲的描述里聽出了一層明白顯豁的意思:看起來,中原的皇帝還真挺喜歡這種由炎火之精演變來的「石油」。

當然,如果他再仔細讀一讀冊子,就會發現中原皇帝不僅僅只喜歡石油,還同樣喜歡天南地北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說,這小冊子裡還花了大量的篇幅描繪某種「鈾礦」,稱這種礦石能在夜晚發出碧瑩瑩綠慘慘的螢光,乃是太陰之精氣所化的珍物,仔細提取後能夠煉出神妙的金丹,只要服下一粒就能屍解登仙,而且太陰鍊形千年不腐,堪稱奇蹟云云……

總之,為了滿足當今飛玄真君在修道上永無止盡的需求,大安朝廷恪守臣子之心,大開方便之門。只要他們能夠找到並獻上冊子中列舉的種種寶物,那就可以被稱為「中國的老朋友」,同樣享受大宗鐵器貿易的特權;在這一點上,葡萄牙人已經有過充分的經驗,可資借鑑。

對於聯袂而來的諸位海商來說,這樣的條件不能不令人心扉動搖;甚至可以暫時忽略掉冊子上種種古怪的需求——其實仔細想想,上層階級的愛好本就是稀奇古怪、難以形容;以如今的世界局勢而論,奧斯曼蘇丹多半是搞男娘的雙插頭;英吉利國王為了離婚另立教會;法國國王身染梅毒,乃至與親身姐妹糾纏不清;海商們走南闖北,什麼世面沒有見過?與洋人墮落腐朽令人瞠目的淫行之相比,僅僅只是追求異物而迷戀金丹的中華皇帝,那簡直可以算是當今世界的一股清流了。

所以,海商們仔細翻完了手冊,搜腸刮肚地回憶自己平生的種種見聞,無論是牽強附會還是生搬硬套,就是現編也得編出個與手冊上的寶物相近似的「見聞」出來——而且吧,大多數人盡力回憶之後,說出來的東西還未必是完全虛妄,哪怕只是捕風捉影的一點痕跡,也是真能推敲出一點東西來的。

同樣依照外務處的指示,海剛峰帶了人下來一一敬酒寒暄,同時吩咐身邊的衙役逐個接待,記錄海商們若有似無的暗示,在言談中隱約顯露曖昧的姿態,與諸位利慾薰心的資本家彼此拉扯。說實話,海剛峰的本性並不太喜歡這樣物慾橫流的場合,之所以現在能耐著性子學習話術調整態度,一面是要尊奉外務處的命令,另一面也是看到了所謂「招商引資」的真正作用——銅臭不銅臭姑且不論,但大量的資金注入到小小上虞一地之後,是真在一兩年興辦了大量的工坊商鋪各色產業,旺盛的需求從四面八方吸納了不計其數的流民幫傭,甚至讓附近的農民都大為動心,在農忙後千方百計的託了人到此處作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