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即使皇帝擺爛,該請示的還是要請示,許少湖再次行禮:

「先前奉聖上的手諭,從京中調取了三千火槍兵奔赴九邊防線,由戚元靖統領訓練,預備著將來對北用兵、犁庭掃穴所用。如今戚元靖上書兵部,說整頓頗見成效,只是火槍消耗甚巨,大大超出預計。他對火器所知不深,因此竟不知如何……」

自火箭火槍被廣泛運用於海戰之後,如戚元靖一流的人物迅速意識到到了火器巨大的潛力,因此幾次上書中樞,請求在防備蒙古的九邊一帶推廣火器,藉助武器的優勢重新組織防線——以火槍火箭在戰場上的表現來看,只要軍隊組織得力,足以迅速形成壓倒性的戰力;敵我強弱翻盤只在瞬息之間,抓住這個機遇及時用兵,縱使橫掃漠北、封狼居胥,也未必是妄想。

這是足以奠定千古基業的大事,所以戚元靖的奏摺籌備得很小心,很仔細,希圖著能以此疏博取中樞的青目,以此為將來一展身手的進身之階。卻不料奏疏一上直入禁中,竟然引起了幽閉禁中的皇帝的注意。因為某些不可言說的原因,飛玄真君對戚元靖海剛峰這樣的人總是額外多一些關注,拿到奏摺後也願意費時間看一看;而戚元靖的文章平白誠懇,切中要害,又的確說中了真君的心事。

要知道,大安朝天子守國門,戰略餘地極為逼仄,九邊防線一旦崩壞,騎兵七八日內就能直衝到京師城牆之外,皇帝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肘腋之患在側,要命的禍害如梗在喉,哪怕是真君這樣的擺子,都萬萬不敢疏忽了北邊的軍務。所以奏疏一上,立刻驚動天心,老道士罕見的乾綱獨斷,以御筆同意了戚元靖的奏疏,並調戚氏遠赴九邊,承擔整頓邊軍軍務的重任。

數年之間拾級而上,由世襲的軍官躍升為統領邊軍防務的核心將領,如此躍升之快,當真令人瞠目結舌,也無怪乎戚元靖小心謹慎,時刻思危思退,但凡有了一點小小的成就,都會立刻上書自貶,希望能及時抽身,避開物議。

可惜,真君好容易抓住了一個可靠好用的工具人,又怎麼會平白放手?皇帝默然片刻,平平開口:

「火器是該外務處負責,外務處怎麼說?」

造火器是穆國公世子的工作,所以世子出列行禮,垂頭不言。

皇帝問他:「這幾年南南北北修了這麼多火器廠,火器到底夠不夠用?」

這還能說什麼?世子老實道:「夠用。」

「既然夠用,那就不要哭窮。」皇帝道:「九邊的事情,你們斟酌著辦。」

「遵命。」世子道:「但恕臣愚鈍,要請聖上的示下,是否以後火器廠擴建改造,乃至研製新型的武器,都要與九邊,與各地的駐軍溝通合作?」

此言一出,四面的空氣立刻就是一滯,圍聚在四面的大臣不敢做聲,卻都紛紛側頭來看他,只覺驚駭詫異,難以明狀——要知道,什麼「斟酌著辦」、「商量著來」,本就是皇帝一貫下指示的做派,突出一個含糊其辭方便甩鍋,從來不會明白解釋;而下面的人心領神會,也絕不會沒有顏色的逼問這一句。什麼都問清楚了,責任豈不就是皇帝的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