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經穆氏的要求,這一段發言被抹去了姓名,只說是「重要人物透露」;直到《儒望日記》曝光,才揭示出重要人物的底細)
消息傳入南海,市場再為之沸騰。黃金毫不猶豫,立刻爆沖回三萬錢以上。劇烈震盪的行情碾碎了另一波賭徒,於是天台再次下起了餃子。
正月二十日,廣東布政使衙門宣布恢復中西談判,黃金跌回二萬六千錢;
正月二十八日,談判破裂,雙方撕毀口頭協議,於呂宋島外交火,黃金升回三萬二千錢;
二月十日,雙方再度恢復談判,討論交換戰俘的具體章程,金價下降至二萬九千錢,市場……
好吧,市場終於受夠了。被反覆玩弄了幾回之後,就算資本家是池子裡養的王八,那看也該看清楚了——市場已經成了東方皇權的活傀儡,有形的大手愛怎麼揉搓怎麼揉搓,黃金儼然是老朱家的形狀了!
這樣的市場,這樣的漲跌,除了極少數能直通中樞的天上人,誰還能從屠宰場中脫身?這白花花的銀子只有飛玄真君能賺,只有閣老能賺,只有司禮監太監能賺,只有外戚勛貴能賺;小小的南洋資本,區區的海外蠻夷,連內閣大門朝哪裡開都不曉得的鄉野土人,就算上了桌也只是案板上的肉!
市場的毒打比什麼經典都更能教育人。幾輪漲跌下來,南洋資本最瘋狂、最貪婪、賭性最重的那一批基本被清洗乾淨,倖存的資本心有餘悸,惴惴然回憶往事,才發現大安朝廷居然並沒有欺騙他們——早在南洋開戰,市場劇烈起伏之時,外事處及廣東布政使衙門就發布公告,勸告豪商們「謹慎投資」、「小心為上」,不要被虛妄的金融迷惑,還是要著眼於實際的產業;彼時黃金暴漲,市場興旺,沖高踩低的商人各個大發橫財,當然不會在意這樣小里小氣的警示;但現在劫後餘生,創巨痛深,才知道中國人不騙中國人,外事處居然早就劇透了整個結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當然,改弦更張,為時未晚。黃金市場是不能觸碰了,所謂「著眼實業」,卻也很顯豁明白。如今大戰方殷,各處的需求隨之暴漲,只要擠出資金投資鐵廠、煤礦、造船廠,那真是投多少賺多少,絕沒有虧損的憂慮。這樣的利潤當然比不過豬突猛進的金融投機,但被有形大手來回碾過幾回之後,大家才如夢初醒,意識到實業利潤才是最穩妥、最可靠、最沒有風險的。日進斗金的買賣只有天上人才能享用,凡人還是老老實實的賺本分錢吧。
這種轉變出現得相當迅速。金價第一□□漲時大家都還在談論黃金,等被碾過兩回之後,大量的資本就迅速轉向,湧入廣東浙江福建等地開設的特區,開始就地辦廠延請工人,批量製造鐵器與船隻。等到中西雙方正式談判的中途,第一批投資已經初見成效,可以為火器作坊供應鋼鐵和煤炭了——這也是朝廷反覆橫跳,敢與西班牙人反覆糾纏的底氣所在;如果從火器到船隻全部都要國家一手承辦,那其實國庫也是吃不太住的;但如果能夠仰仗成熟的產業鏈,那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