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0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被肆意折磨的妖書抽搐了片刻,無可奈何地彈出另一堆錯誤警告,以及一長串的文字。皇帝並不想看這段文字,但一字一畫都從他的眼中直刺向五內:

……依附於皇權的改革,終究只是夢幻泡影。張太岳用了十五年證明這一點。

顯然,早在高、張等人秉政時,局勢就已經非常微妙了,高肅卿所言「天下危如累卵,而世人猶曰平安」,需要非常高明、非常精巧的手段才能維持下去。但張太岳之後,卻偏偏是萬曆皇帝秉政——一個年輕的、暴躁的、權力欲極其旺盛的巨嬰。

以後世歷史學家的觀點看,萬曆帝大概終身都沉浸在某種古怪的青春叛逆情緒中,只不過他那種弒父叛逆的病態衝動對準的並不是親爹隆慶皇帝,而是負責了他大半教育的張太岳。總之,在掌握大權之後,萬曆帝迫不及待的第一個舉措,就是盡廢張氏之法,在短短半年內發下上百道諭旨,幾乎拆掉了張太岳辛苦構建的整個體系——時人譏諷為:「每與張反,官乃可做」!

這樣的操作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外人不好評價這一對君臣私下裡的關係,但張太岳秉政十五年,卻的確是為朱家嘔心瀝血,沒有什麼私心。他花了整整十五年向全天下解釋,朝廷是有誠意改革、有誠意變法的,國家機器是願意與新興階級分享權力的,大家還可以排排坐分果果,繼續享受蛋糕。這十五年成效卓著,絕大部分的力量實際也認可了張太岳的工作,願意與他合作——然後,萬曆用了半年摧毀了這一切。

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想像,皇帝這麼一通蠻搞之後,朝野上下是多麼的震驚與恐怖,天下人又是如何的失望。時人筆記雲「海內震怖」,大抵如此。

在十五年的張氏內閣統治下,地方勢力對中樞其實是有濾鏡的,他們以高肅卿張太岳為標杆,覺得主政的人物一定是既高明、又淵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戰而勝之;縱有野心,亦不能不忍耐。但在看到了半年以來皇帝那種轉著圈丟人的神經做派,恐怕誰都要升起一點隱秘的心思。

不過,萬曆皇帝卻未必知道這一點。在清除完張太岳的影響後,他又信心滿滿的突破了自閆分宜以來歷屆內閣的禁忌,開始在關鍵的大宗物資上搞投機——閆、許、高、張諸人政見不一,但在金融上都相當小心,僅僅只敢在貴金屬及奢侈品領域做手腳;這樣的投資固然穩妥,但獲利卻也有限。富貴窩中長大的萬曆帝膽子則要雄壯得多,他果斷撕毀中樞的默契,大筆投入煤炭、鐵礦、橡膠等大宗商品。

這樣的投資當然是利潤豐厚,其實也相當之保險——在完成初步工業化後,中國已經成為大宗貨物最大的市場,強盛的海軍又足以控制住資源產地,所謂又做甲方又做乙方,真是雙手插兜,不知道什麼是對手。

可惜,再小的風險終究也是風險,而關鍵物資上的一丁點風險,都是國家所無法承受的。在親政六年後,志得意滿的皇帝一把梭·哈,在橡膠貿易上投資了一筆大的,靜靜等待著豐厚的回報。結果,當年南洋突然爆發了強烈颱風,東南亞及海南諸島的橡膠園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而皇帝的投資也迅速暴雷,欠下了匪夷所思的債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