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村里無主之地,都默認村民共有,土也是一樣,日常使用就算了,用量大了,需要建房子這種,最好還是跟村里說一聲,有個交代。

這種時候,有明確戶籍的好處就來了,倘若要是一個外來的,想用村裡的山林水土資源,都不會被允許。

村長和族長其實也是叔叔輩和爺爺輩的親戚,並沒有為難秦瑤這個晚輩,除了聽見劉老三家要建房子有點意外之外,樂呵呵就應下了。

秦瑤也發現,劉家村的村民內部比較團結,像是劉季這種禍害,村里人雖然討厭,但看在同族的份上,一旦有外村人進來找劉季麻煩,大家還是會給撐個人場。

前兩次林二寶來村,要不是因為村民們在那圍著,劉季早被打死了。

正因為全族人都在這裡,哪怕他們是看熱鬧的,但林二寶等人還是有些顧忌的,真出人命,劉氏族人也不會放他們走。

盛國是一個在封建帝制下的宗族社會,這些大大小小的村落,其實也是一個個宗族的族人聚集而成。

劉家村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劉,跟著劉老漢在村里走了一圈,秦瑤發現,自己輩分居然還挺高。

多數叫她嬸娘,少數叫嫂子,極少數叫她劉三家的。

從村長和族長家離開,秦瑤便跟劉老漢一起去了堂伯父還有堂叔父家,告訴他們要建房子的事,請他們來幫忙。

劉老漢說,來幫工的包一頓午飯,再另外一人一天給兩文工錢意思意思。

秦瑤不了解情況,還想著這會不會太少了。

沒想到,伯父和叔父都欣喜的應下來,明早他們就帶上工具叫上家裡的閒勞力到她家幹活。

對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村人來說,這一頓午飯就相當於是給家裡省了一餐糧食。

等到了最艱難的時候,這一餐糧食熬成稀粥,就能保全家人多活一天。

秦瑤之前覺得劉季家已經算是全村最窮的了,但來到叔父家,看到那一個個瘦骨嶙峋的女人和孩子才知道,原來這是普遍情況。

因為生產工具欠缺,所以無法精耕細作,導致糧食產量低下,家庭人口多的,能保證全家不餓死都很不容易,更別說吃飽。

而且,土地也不是一直就有,是今年新朝廷上台,重新劃分,才有了現在的土地。

劉老漢看秦瑤一無所知的樣子,猜測她之前家裡條件應該還不錯,嘆道:

「也就是今年,陛下給大家重新分了田地,大傢伙才不用擔心過不了冬。若是往年,這個時節都已經沒有吃的了。」

秦瑤詫異,「這才剛秋收不久啊,就沒吃的?」

劉老漢一副果然的表情,搖搖頭,繼續說:「秋收緊接著就是徵稅,里正會帶著人到各村收繳糧稅,必須以糧食上交,不許用銀錢布帛替代,本來就沒幾畝地,產出也就那麼多,再交八分之一的糧稅,你算算還能剩下多少?」

不用算了,能剩下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兩人跑了附近好幾家,大家都很樂意過來幫忙,不是為那兩文錢,而是為那頓午飯。

如此,人手已經夠了,九叔那邊劉老漢去說,時間也不早了,秦瑤先回家去準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