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過後面算了算成本和收益,香料價高,豆乾製作時間長,人力也有限,加上鎮上和縣裡本來就有人做這個,競爭力大,累死李氏也沒什麼賺頭,果斷放棄。

還是做給自家人吃好了。

最後一筆帳目撥完,算盤上便是秦瑤現在手上的全部現銀數額,一千一百九十六兩。

第527章 看榜

九月剛剛到來,官府便派下人來,催促糧稅。

所幸村裡的糧稅都已經收齊,秦瑤得令次日,便組織村中青壯將糧食送到縣裡糧倉,圓滿完成稅收任務。

如此,忙碌的秋收總算結束,秦瑤這個村長也得以鬆口氣。

不過這期間,官府又來要了十幾個徭役前往鄰鎮修築河堤。

這種在縣內的徭役已經算是很好的了,因為是重體力活,官府會給每人每天發四斤糧,不需要自帶食物。

就是苦了家裡人,在秋收這麼重要的關頭損失一名強勞動力,會辛苦很多。

這種時候,劉家村村民才會欣喜發現,村里忙忙碌碌這一年,自家居然已經有了可以請短工的余錢。

而這一切,都是文具廠的功勞。

看著全村人一起集資重新修建起來的文具廠一點點成型,劉家村全體村民都十分期待它建成後會給村裡帶來怎樣的巨大變化。

不過在新工廠修建完畢之前,村里另外一個重要建設項目已先竣工。

學堂建好了。

孩子們有書可以讀了。

學堂開門儀式進行這天,秦瑤也如約把自己請下河村鐵匠做的獎勵勳章帶了過來。

給村里那些在學堂積極幫大人們幹活的孩子,一人發了一枚。

小來福得了一枚,愛得都不知怎麼辦好,捧在手心,不捨得帶,開心的看著。

那幸福的神情,把大郎兄妹四個羨慕死了。

「阿娘,明年我們就能回村里上學了嗎?」

從學堂離開,回家的路上,三郎和四娘期待的問道。

孩子們還沒有對各地教學質量不同的認知,以為都是夫子在教,學生們便都是一樣在學。

想起每日都要早早起來跑去鎮上學堂的繁瑣,自然期待能夠在家門口上學。

然而,秦瑤卻搖頭說:「大郎和二郎一直在丁氏本部學堂,你們不會有變動。」

「至於你們兩個小的,到明年就滿兩年了,丁氏族學如果願意接納其他學子進入他們本部族學,那不管學費高低,我都會讓你們繼續留下。」

「如果他們不想其他人進他們本部族學,那我再想辦法。」

總之,能留下就留下。

大郎和二郎倒是十分贊同,畢竟年長弟弟妹妹好幾歲,加之一直和丁家本部的孩子們待在一塊兒,多多少少也辨別出來了本部和外部學堂的區別很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