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山不是商業片導演,所以在外面不知名,但他是國家隊的,央視拍記錄片、傳記,或是任務劇,不會從外面找導演,都是用王青山他們。
王青山一直拿國家工資,小日子過得挺滋潤,他是個沒什麼名利心的導演,把導演當成一個職業去乾的,干多少活拿多少錢,旱澇保收就行。
王青山退休是因為身體漸漸有些太胖了,工作時東跑西顛的也得了一些職業病,現在在抖音拍小視頻玩,用軟體冒充小姑娘做旁白,已經有七萬粉了!
王青山有一個特色,他的鏡頭有感情。
鏡頭雖然冰冷,但它其實是非常真實直白的一個旁觀者,透過鏡頭不但可以看到被拍攝的人是什麼想法,也可以感受到拍攝者是什麼想法。
記錄片是沒有演員的,旁白加鏡頭就必須說好一個故事,還要讓觀者能有所體會。
就像現代科技要把人當智障去設計產品一樣,鏡頭也必須把觀者當成一個鈍感的石頭去拍,要把色彩、感情給抒發到極致,才能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你的思想和意圖。
這些是可以學習的技藝,可以用運鏡、構圖、色彩等等方式表現出來。
但是王青山不是這樣的,他不是學的,他進央視時的專業是當年最火的計算機,根本不是科班出身。
他能拍出好片,全憑天份。
他是一個天生的好導演,好攝像,好編劇,好電影人。
但他對此一無所覺。
大概是因為天份太高了,不必加以珍惜和求索就能完成普通天才窮究學習才能完成的任務。
他拍記錄片跟喝水一樣簡單,所有事都成竹在胸,在條件不充份不完備的情況下,一個人獨挑大樑,什麼都全乾了,編、導、剪,把工作高效完成交片,驚煞眾人。
他淡定自若的說:「沒人我不自己上怎麼辦,這不就是一份工作嘛。」
一堆人被他氣得吐血。
一手發掘陸北旌的央視領導就難掩嫉妒酸意的說,「王青山這個人就是個大悶騷,你看他拍的片,一口井一棵樹都能拍得柔腸百轉,人長得糙,心裡可精著呢。」
王青山最著名的一段鏡頭是拍一個垃圾堆,拍得充滿生活氣息,仿佛這不是一堆垃圾,而是一段人文景觀,一段時間記憶,一個人生與社會的縮影。
陸北旌學習的時候不止一次看過這一段,但據說王青山就是站在那裡拍了半個小時,就是太陽下山前那一段時間,給人的感覺是他至少拍了一年才拍出來這麼豐富的畫面。
陸北旌:「這個劇本需要一個感情更豐沛的導演來掌鏡。梁平拍的太寡淡了。」
路露能懂這個差別。梁平不是不好,但他在好的那一群導演中屬於普通,優點是聽話會拍會省錢。
王青山是超神,能請到他這個拍垃圾都能拍好的導演,這個劇本才能更加出采。
而且,王青山也很擅長省錢。他拍記錄片時常常自己一個人背著器材就出發了,一個助理不帶,更不可能有編劇收音剪輯燈光這些人跟著,成片比帶一百個組過去都強。
路露:「行,我去請人。」
陸北旌:「還有,給思思請個老師教她默劇表演。」沒台詞有沒台詞的演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