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季風吹拂的港灣[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聰明人最了解聰明人的思維和做法。

盛嘉宜第一次見到徐明硯,就在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區別只在於盛嘉宜永遠只有一個選擇,而徐明硯可以有很多選擇。

而有很多種選擇的他,這一次沒有選最優解。

她回到房間的時候,依然余怒未消,想要打電話質問徐明硯是什麼意思,卻在坐到沙發上的那一刻冷靜下來。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現在和他就此事了結一二沒有任何好處,徐家在香江的地位極其特殊,好不容易遇到他,不應該在中途就放棄。

「我倒是要看看他想做什麼。」盛嘉宜說,「或者,我能猜到他想要什麼。」

「不如他的意,他不會罷手的,我不能,也不可以,再得罪一個我得罪不起的人了。」

天若有情

在寒潮到來之前, 徐明硯也從舊金山回到香江。

如無意外,他極少會回香江,即便有私事不得不來, 也是低調出行,十年來從未公開在任何大型社交場合露過面。

自1983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 內外震動,十年不到的時間裡,百萬人口移民海外, 本土企業蠢蠢欲動, 人人都在觀望亞太殖民地第一大財團匯港集團的動向, 試圖從其謀劃布局中判斷這家英資財團是否會改組產業,搬離香江。和本土的業務損失相比, 最需要擔憂的是匯港與渣甸兩家財團的資金去留,兩所銀行霸占本地九成零售儲蓄存款與七成對公業務貸款,一旦全面撤退, 在這風雨飄搖的當下......恒生指數是否會一瀉千里乃至於引發較幾年前規模更大的金融危機......誰都不敢打這個包票。

當年匯港創立時期,股份分散,由英國、荷蘭、法國、德國、印度等地巨富把持,時過境遷,非英籍商人相繼退出, 猶太商人壟斷並擴張了集團權勢,晚清時期中原大地並未建立成熟金融體系,於是匯港銀行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發鈔行、政府出納行與全中國銀行的結算行, 全國海關徵稅收入盡數存於從香江總部地下金庫中, 再由董事會根據關稅收入決定提供給中央政府貸款的數額大小。

清朝末年, 東南沿海兩省總督自匯港借款五百多萬白銀鎮壓農民起義,並在戰爭勝利後促使朝廷通過匯港銀行發行國家債券, 此後這位大人與集團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將自己的第六個女兒嫁給了自北美華埠回來的巨富之子徐潤寶,徐潤寶也因此得到了匯港集團的大力支持,成為集團第一任大班。

徐潤寶出生於夏威夷群島,但在舊金山長大,他的父親是北美淘金熱下第一代靠掘金髮家的華人,在他十八歲那年,他的父親命令他離開美利堅,重返故鄉。

徐潤寶接受過同洋人一模一樣的教育,但他卻有著洋人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更加了解這個民族的心理與習慣,懂得他們需要什麼,更懂得如果在權貴間施展他八面玲瓏的手段。他在結識猶太人之前就已經靠著家族從美國挖掘到的黃金,在上海建立起自己的地產王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買辦之王,與匯港銀行達成合作協議後,年輕的徐潤寶順勢成為董事局在華的代理,替他們處理殖民地的瑣碎事物,一時之間權傾南北,上到朝廷下到商人,達官貴人爭相與他結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