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爭氣,他也高興,立馬就說要賞,然後就說給五阿哥挑好了福晉。
五阿哥的福晉是個不太起眼的姓氏,雖然也是八大姓之一,卻沒其他的聽起來響亮,是他塔喇氏,祖輩上也算是有軍功的人家。
宜妃也沒什麼意見,從胤祺養在太后那裡以後她就沒對胤祺將來的成就有過什麼特殊要求,只求他平平安安就好,如今娶個踏踏實實不起眼的福晉也是為了他好。
提起五福晉,她也按那天和雲秀說的話,和康熙提起了雲秀,說她年紀也到了,怎麼一直沒賜婚。
康熙看她一眼,先問:「你怎麼和永和宮的關係這樣兒好?」
宜妃從來都不會讓自己去想康熙的言外之意,聽了這話,坦蕩蕩地說:「您忘啦,嬪妾和她還有一個月搭夥吃飯的情誼在呢,問上兩句怎麼了?」
康熙這才想起,當年他在宜妃這裡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她忽然開始換菜單了,口味上沒什麼大變化,就是和永和宮平常的口味愈發接近了,那時候他還疑惑了一下呢。
想通了,他也就懶得問了:「雲秀成親的事兒朕還沒想好,到時候再說吧。」主要是他問過德妃好幾遍雲秀有沒有想法,她都說雲秀暫時沒想法,他後來也就不問了,想著大概過兩年,雲秀也就開竅了,到時候再說吧。
到了塞外,胤禟緊趕慢趕地也追上來了,兄弟們幾個都特別高興,還給他辦了接風宴。
雲秀也見到了慶復。
慶復這幾年走科舉的路子,本來那些勛貴大臣們是不看好的,誰知道佟家會不會插手?而且慶復最開始的時候是以武聞名的,整個京城都知道佟家一家子都是軍功出身,這會兒猛不丁地說要去考科舉,他們都覺得是慶復在賭氣,誰知道能不能考得上。
結果慶復還真的考上了!
今年是有科舉的,這會兒科舉的流程和前朝差不多,皇上也特別開恩,允許宗室和滿人可以去應考鄉試和會試①,從前是不允許這樣的,滿人們成年以後就可以直接上任當官,哪怕只是一個小官也都是可以的,他們想要晉升就得靠自個兒的家世,看家世夠不夠硬氣。
這兩年才開放了滿人科舉的風氣,因為怕一下子放開引起朝中動盪,所以慶復算得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是直接考的會試,雖然沒經歷過鄉試,但也是足夠公平的,他的卷子和漢人們的卷子是混在一起的,照樣糊名刊登,是從許多的卷子裡頭挑出來的,雖然沒拿到一甲,二甲也足夠了。
一切從頭再來,慶復依舊沉穩。
他之前是在官員的行列里,不像以前是侍衛的時候能夠隨處走動,所以去往塞外的路途之中和雲秀一直沒來得及說話,都是靠著姜潮這個太監才能傳上兩句消息。
這會兒已經在塞外了,他們也就能說上話了。
雲秀看他第一眼,就說他瘦了:「上回不是叫你好好照顧自己嗎?又沒有好好吃飯是不是?」
慶復說沒有:「照常吃的,就是累到了,所以才清瘦了。」他一個半路出身的文人,要和那些江南來的專門讀了許久書的才子競爭,人就已經很吃力了,他得拼了命地才能考上,當然就容易瘦。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