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雲瑤可是把幼兒教育貫徹到底了,她把顧明月當成現代的小朋友來教,最常用的就是圖畫教育、講故事,因為還算生動有趣,顧明月學的也高興。
只不過前幾天她學會了井底之蛙,這兩天就把班門弄斧搞成了「搬門做斧」了。
不過想法倒是沒錯的。
姜雲瑤也不太想讓這間鋪子繼續做南北雜貨了,利潤太低,競爭壓力還大。
但她也沒想好該做什麼。
這一塊都是百姓民居,按理來說做吃食是最合適的,但這幾年情況不太好,糧食的價格太貴,成本也就拉高了,百姓們寧可自己少吃一些把家裡的糧食賣了換余錢,或者是存起來以防萬一,怎麼可能會花大價錢來買外頭這些精緻的吃食呢?
上回顧明月買的那幾樣吃的味道還可以,但價格卻略貴了,幾乎翻了幾倍,聽她說還都沒什麼人買。
其實中京城的物價並沒有底下那些地方上的物價那麼離譜,旱災也不是影響所有地方的,基本都在西面,中京城偏東,旱災的影響很小,但扛不住有些糧商到處收購糧食往西面賣,大家為了利益多多少少都會高價賣糧食,時間一長,便也影響了這裡的物價。
這就不得不提那位司市官了。
他對中京城這一塊的監管還是相當有力的,明面上把所有的私自買賣和高價溢價都給禁止了。譬如大米一石大約有六十公斤,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一石糧食平時正常的價格大約在一兩銀子到一兩半銀子中間波動,但這幾年旱災影響太嚴重,西邊那些地方的糧食已經飆升到了一石十兩銀子還供不應求,糧商從中京城正常價格買了糧食倒賣到地方去,從中賺了不少的差價。
後來各地的糧食越來越少,連帶著中京城的糧食價格也水漲船高,變成了一石三兩銀子——本來還要漲得更高的,甚至已經漲了,但司市官規定了所有中京城的糧食最高交易價格不得超過一石三兩,且每個人能購買的數量有限,買糧之前還要去官衙取一個證明,大概情況就是買糧的人拿著戶籍去官衙,當值的官員會查看買糧的人戶籍下的家人有多少個,能吃多少糧食,他們會劃分一個範圍限定他能買多少糧食,再給他一個牌子,拿著這個牌子的人才能正常交易。
雖然私下交易的人不少,但至少大面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有效抑制了中京城的糧價高漲,更何況城裡有名的糧商早就在司市官的小本本上記著了,就算有私下賣糧的,也都是百姓們自己貪圖錢財,起不了什麼大風浪。
要不是姜雲瑤沒聽說這位司市官什麼別的消息,她都要以為除了自己還有另外一個穿越者了。
言歸正傳,現在這個南北雜貨的鋪子用來做吃食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中間要考慮的東西多,姜雲瑤還得再猶豫一下。
甚至她對待這個鋪子比起另外那個衣料鋪子還要更加慎重一些。
畢竟民以食為天。
衣料鋪子她只要想個辦法換一批繡娘、設計幾批新鮮版型的成衣便足夠緩解現在的情況了,其餘的事情大可以等打出名聲以後再說。
但南北雜貨鋪子可不一樣,要麼她就保持現在雜貨的生意,在現在的基礎上調整布局、增加宣傳,賺比從前多不了多少的利潤,要麼就得大刀闊斧地改,直接從根底上解決這個鋪子。
顧明月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一會兒皺眉一會兒沉默的,看起來很是糾結,便問:「姑娘在想什麼?」
姜雲瑤走著神,下意識回答:「在想開個什麼鋪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