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對吃食也更加了解一些,上輩子也吃過不少好東西,她自己也會做飯,還跟著好多美食up主學了很多其他地區的美食,怎麼也足夠支撐一家鋪子了。
改完憑證她也沒急著去城西,而是先回了姜府。
她剛剛問了,前兩天才剛查過各個店鋪的憑證,離下一次還有一段時間,足夠她調整鋪子了。
安氏知道她今天看鋪子去了,等她回來以後還問了問她那兩個鋪子的情況:「那兩家鋪子的掌柜雖然沒什麼能力,卻有優點,那就是聽話,也沒幾分異心,正適合你練手。」
姜雲瑤感激她的貼心,把自己今天的行程都說了一遍,還提到了司市官:「也是巧了,他竟然也是英國公府的人。」
安氏聽了倒是沉吟了一會兒。
「他是英國公最小的兒子,姓寧,名懷誠,英國公府是世代武官出身。」
安氏大致說了說英國公府的情況。
英國公府相當於世襲的爵位,從當初建朝開始就常領兵出征,軍功赫赫,是皇帝頗為信任的世家,一代代傳了下來,基本家裡的孩子,不論嫡庶,都會被送到軍隊裡學習領兵打仗。
寧懷誠算是意外,因為他從出生以後身體就不好,所以一直養在中京城,自然也就不會被送去學武功了。
外頭的人都說英國公府的人都生得五大三粗,領兵打仗是能手,腦子卻都不算好,幾代人都沒出過幾個聰明人。
寧懷誠就不像是英國公府的人,他打小就聰明,能把其餘的兄弟們耍得團團轉,因為學不了領兵打仗,便被送去了國子監學文,從進去開始,他就展露了驚人的天賦,學得比好些比他進得早好幾年的人還快。
外頭許多人都感慨他的聰明,最後也總會加一句可惜身體不好。
英國公帶著兒子們在外打仗,深受寵信,他唯一留在中京城的兒子身體又不好,可愁壞了皇帝,見天兒地把寧懷誠招進宮裡讓太醫給他診脈開藥。
寧懷誠十二歲便學完了該學的東西,他也不想進朝堂,自個兒和皇帝說只對經商的事情有些興趣,於是皇帝便讓他管著司市。
安氏說完都搖頭:「一身的才學,偏偏去當了司市官,混跡在三教九流里。」
照她的想法,寧懷誠倒還不如乾脆進朝堂呢,英國公府這些人天天在戰場上拼殺,誰知道哪天會不會出意外?他要是進朝堂,怎麼也能有些影響力。
姜雲瑤也大約能猜出來她的想法。
古來將領在外領兵打仗,總歸是要受朝堂的人掣肘的,文官們也不懂武官的事情,卻很喜歡插手,且他們平常在朝堂裡頭辦事總愛拉拉扯扯的,一件事情能吵上幾天也未必解決——他們能等得了,武官們可等不了。
有自己人在朝中,總比單獨指望那些文官好。
但這也是人家的家事,說不定寧懷誠真就只對經商有興趣呢。
姜雲瑤不太在意這個,她和寧懷誠也不過只是一面之緣罷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