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出嫁,論理出門子的時候也該家中的兄長背新娘子出門,夫家也會憑此辨別娘家的兄弟對出嫁的姊妹上不上心,畢竟將來繼承家業的是男丁,兩家結親又是結的秦晉之好,女子出嫁,萬一將來出了什麼事兒,也好回去找兄弟撐腰。
有些人瞧著家裡對姑娘不重視,便使勁兒搓磨,好些人進了門便開始立規矩,一直到生了孩子都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地位。
不過好在石家還算是講究人。
姜雲瓊出嫁本來是要姜玉琅來背她出門的,可姜雲瓊不樂意,她如今看著他就想起安氏那麼些年的付出都白費了,辛勞十多年,愣是養出來個白眼狼,是個人都要嘔死了。
也得虧姜雲瑤還沒把他之前做的事情告訴安氏和姜雲瓊,否則她們倆只怕會更加生氣。
不用姜玉琅,她找的是柳姨娘的兒子姜玉琢。
姜玉琢比姜雲瑤大上一歲,如今十二了,柳姨娘養得好,他身量長得也高,背一個姜雲瓊輕輕鬆鬆。
特意從學院趕回來的姜玉琅臉色就相當難看了。
府裡頭的待遇都是不那麼重要的,左右都是自己人,關係的親近怎麼樣自個兒心裡有數,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兒去,保證面子情罷了。
但姜雲瓊的親事不一樣,石家是朝中新貴,安氏背後是老牌勛貴,家中嫡女出嫁、嫡子娶妻,雙方都請了不少交好的人家,有些沒那麼熟悉的都會來湊湊熱鬧,更別說石家為了給姜雲瓊臉面,石清泉還特意在皇上跟前請了誥命了。
前線戰事緊急,朝中又吵的厲害,火藥味十足,皇帝也想借著喜事好歹消停兩天。
石清泉便是拿準了這個時機,否則按他現在在朝中的職位,還真不一定能請個誥命下來。
雖只是個五品安人,卻多少也算是誥命,很得臉面了。
來參宴的人不少,還有人特意逢迎,連太子等人都「體察上意」,派了人來觀禮。
英國公府也派了人來添妝。
姜雲瑤就跟在安氏身邊,知道是寧懷誠派人來的。
英國公身死,長輩辭世,他要服孝,其餘英國公府的女眷也要服喪,便只送了禮,人家也不會往他們兩家有私交上想,只會覺得英國公府如今是在將功補過的時候,也是在逢迎皇帝的想法。
姜雲瑤倒沒這麼想,她幫著安氏算帳,看見英國公府送來添妝的匣子便心頭一動,讓顧明月幫著他們去搬。
顧明月聞弦音而知雅意,把那添妝的匣子抱在手裡,路上趁著沒人注意,偷偷摸了摸,果然找到了夾層,裡頭塞著一封信。
顧明月直接揣自己兜里了。
過後她又找了個機會單獨一個人去看了信。
這兩年教規矩的余大家已經功成身退了,早在姜雲瑤回來的時候安氏就已經請了夫子教導讀書認字,顧明月自然也是跟著學了的,如今的她七歲,認的字就已經河源村那個秀才教的學生認的字多了。
這封信她讀起來一點兒也不費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