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學生不上進,秋東做先生的煩惱,學生太上進,秋東也覺得挺煩,他打發人:

「有這空閒,去尋幾個了解當地情況的幕僚。你們也不能去任上單打獨鬥對吧,自個兒選的人,總歸用著更放心。」

打發走這一波,後面還有一溜兒早就得了消息,想送自家孩子到他這兒種地,謀個前程的宗室在怡園等著呢。

一個個圍著老太后憶當年,哪個說起來都和皇帝,和老太后有很深的交情,自認為他們開口,宮裡不會折了他們面子才敢在這種時候提要求。

他們可都聽說了,英親王殿下雖深居簡出,但教導孩子極有章法。

之前送進宮的那些猴孩子他們也是見識過的,調皮搗蛋,不學無術,讓家裡人頭疼不已。才短短几月時間,再見面簡直脫胎換骨,穩重明禮識大體,走出去一個個都成了腰板兒挺直的好兒郎,讓人眼饞的不行。

這樣的好先生大都可不多見,別說給家裡孩子某個前程,單就讓英親王指點一二,也夠孩子們受用終生的,哪個做家長的能不心動?

不就是種地嘛,種!還能比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全身淤青,腳底血泡更難熬嗎?連陵陽王家裡動不動就哭唧唧的小崽子高訊,都能被英親王改造成行事一板一眼,極有章法,穩重持禮,誰見了都得贊一聲好的小郎君,自家小崽子底子不比高訊強?

別看他們這些大老粗嘴上說甚麼「最不耐煩周人磨磨唧唧那一套」,「馬背上長大的兒郎讀些個酸詩,丟了祖上基業」之類的話,其實心裡比誰都清楚,打天下是武人的事,治理天下,還真缺不得文人。

說到底,這世上文武雙全之人,少之又少。

眼看著大魏將士勢如破竹,大魏版圖不斷擴張,拿下周朝不過是早晚之事,那麼大的國家,到時候靠誰去治理?還不是文人!自家這時候不抓緊機會分一杯羹,到了論功行賞那會兒再著急怕是也來不及了。

就這麼的,秋東在周朝為之奮鬥小二十年都沒能成的事業,到了魏國這邊,不出小半年,竟達到了頂峰。

大都城內,誰不贊一聲「英親王大才!」

儘管整個大都之中,和英親王相處過的人寥寥無幾,儘管英親王陪在老太后身邊盡孝,甚少在人前露面,但誰家子弟不想做英親王的弟子,被他老人家教導呢?

英親王,雖無一代大儒之名,卻有桃李滿天下之實。

怡園,也不再只是老太后養老的園子,而是無數權貴子弟的朝聖地。

尤其親耕園,自從第一批學生出宮時,陛下賞了陵陽王家的小孫子高訊一塊兒地,一尺見方,就在親耕園旁邊後,誰不以在怡園有一塊自己的地為奮鬥目標?

秋東面對另一批雙眼放光,看他像盯著一塊肥肉的孩子們時,面上很能穩得住,心裡有點煩躁,他本來只打算帶一批學生,剩下的讓下面的人照著前頭的模板操作就好了,這點事老管家就能辦的妥妥帖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