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城裡還有糧有水,誰會走?
而且就算有,咱們哪能買得起?」
旱災一起,糧食是翻著滾的長價,最誇張的時候,糧食都能漲好幾十倍,想進城買糧?那純屬做夢。
他現在只盼著趁著手裡還有些糧食,趕緊趕路到個沒鬧旱災的地方,只要有了水,哪怕上山挖草根也不至於餓死。
胡老太太不說話了,大兒子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可是,換路走也有一堆的問題啊。
樊城是還陽郡到京城的必經之路,不從這裡走的話,只能改道向東,去隴上,可誰能保證隴上就能進城?
想了老半天,老太太一咬牙,「咱們就從樊城過,能節省一天是一天,能早走一會兒是一會兒,問問村里剩下的那幾家,他們走不走,不走的話,那咱們就只能分道揚鑣了!」
胡老大立刻哎了一聲,去找另外幾家了。
最後,有幾家決定改道,那幾家最少的一家也有十三四口子,過這麼一道城就把他們家的積蓄全要出去了,以後就算到了落腳的地方,這日子也沒法過,不如繞道,反正他們剩下的糧食不少,多撐幾天也沒問題。
有了決定,胡老太太也不耽擱,把自己藏著的銀子拿了出來。
也是她有腦子,一看天兒不好,開春就把地賣給了村裡的地主,三十多畝地賣了二百多兩銀子,村裡有兩家和她家關係不錯的也把地賣了,等到後來要逃荒時,村里再有人想賣地,已經沒人買了。
胡老太太一家原本就是村里過得不錯的,以前的積蓄加上賣地的錢,只要堅持堅持,到達京城應該沒問題。
官差在牆頭喊話,把銀子準備好就能進城。
寧月也乖乖用雜貨鋪的兩根足兩的銀釵換了通行資格,這時,牆上扔下一個簍筐,胡老大手急眼快將他媽抱進筐里,城門上的大漢蹭蹭幾下就把人拉了上去。
折騰了好一會兒,這一行人才全都進了城。
如胡老大所說,樊城裡十分的蕭條,街上根本看不到幾個人,好多店鋪都關門了,就算有開著的鋪子,那東西貴的也根本買不起。
至於糧店,他們還真找到一家開著的,門口站著七八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店鋪里只有幾個布袋子擺著,裡面頂多放著五六斤的糧食,旁邊還放著一塊木牌子,上面寫著價格,胡老大是識字的,他上前一步瞅了一眼,隨即呆在了原地。
胡老太太急道:「你倒是說話啊,那牌子上寫的啥?」
胡老大道:「大米八十文一斤,小米七十文,就連黑面兒都要四十七文,玉米面兒六十文。」
眾人大驚,「這糧食怎麼又長價了?」
旱災前大米才七八文一斤,黑面兩文,玉米面兒四文,高粱米三文,他們離家前黑面二十文,大米四十文左右,高梁米三十一二文。
這才在路上走了十幾天,糧價就漲到了一種他們不認識的地步!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