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華枝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蘆菔拎著飯菜回來時,就見白菘耷拉著腦袋站在門口,作口型問他「怎麼樣」。

白菘搖搖頭,誰知道公子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蘆菔壓低了聲:「公子又在裡頭翻舊書?」明明城中有那許多舊書鋪子,公子不往那兒收,偏跑到三山香市來收。

作者還有好幾個,集虛草堂主人,煙霞閣閣主還有一位游心齋主人,一位瀝心齋主人,後來又添了個半枕堂。

多是些遊記雜文,公子以前並不愛好這些,怎麼突然就看起這個來了,難道是考官們起的別號寫的文章?

每到這時公子就不許人打擾,蘆菔把食盒放門邊。

沈聿緊閉門窗,將詩集遊記按年月排開鋪了滿桌。

所有那些名號都是容寅一個人的。

他年輕的時候用煙霞閣閣主和游心齋主人的名字,後來又稱他自己是瀝心齋集虛堂,現今用的是半枕堂。

容寅的遊記雜記頗有聲名,年輕時寫得極多,這些舊書有一半是他自己擇定了刊印出來,也有一半是友人記錄,後作增補的。

容寅一生中曾離開餘杭遊學三次。

一次是他科舉之前,世家子弟結伴外出,只在餘杭周邊江南地方遊山玩水。

第二次是他上京趕考,一半是考試一半是遊玩。

第三次他北上去看了塞外風光。

沈聿要查的是第三次。

他先將容寅每次遊學的年份排列,又將詩作遊記中幾個頻繁被提到的姓名記下來,等明日讓蘆菔去舊書攤上找找有沒有這些人的詩或遊記。

一一對比,才能佐證容寅當年詩作的時間真實性。

沈聿自書箱中翻出一張粗略的大業地域圖,用釘子釘在禪房的黃牆上,這張地域圖上寫滿了蠅頭小字。

先日期後地點,花了這些年的功夫,沈聿終於把遊記上的每一個日期和地點都排了出來。每個紅點細連成一條線,直往榆林。

但在接近榆林時,這條線斷了。

不論怎麼找,都找不到容寅慶元十八年到慶元十九年間的手札遊記,只是零星詩作,都是他在瀝心痛悔。

沈聿舉著燈燭,目光順著那條線,釘在代表榆林的那個紅點上。

禪房木窗倏地大開,燈燭被急風吹滅,滿牆字紙簇簇振響,桌上的無字牌位應聲倒扣。

沈聿雙手將牌位立起,月光照映在域圖上,他看見那條紅線的起始點。

壽昌縣,上容村。

第17章 再遇

再遇

青布馬車緩緩駛在田坎小路上。

田坎兩邊遠望是白雲、青山、黃花田,近看是水田農車和連片白牆烏瓦的民居。

正逢蠶月,村中多數人家都在門首黏著紅紙,有的紙上寫著「蠶月免進」,有的乾脆一字都不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