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靜公主對顧非臣說:「這就是你效忠的朝廷,你效忠的皇帝,他們想我們一起死在這裡。」
多可笑啊,她這個世人眼中大逆不道、牝雞司晨的不孝之女,在為國家的最後一道屏障浴血奮戰,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蒼生大義的迂腐文臣,卻只是因為政見不合,寧可拼著山河破碎的風險,也要把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拖死在這絞肉機一樣的戰爭里。
「你來的時候,不知道會有這樣的風險嗎?」公主繼續問。
顧非臣當然知道啊,但他還是來了。為什麼?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或許能夠勸住貞靜公主收手回頭的人。一如貞靜公主當年不得不被迫去和親時,他也是唯一一個站出來反對此事的人。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他願意領兵請戰。
可惜,老皇帝沒同意,還是用女兒換取了短暫的和平,而遠嫁的貞靜公主也領了顧非臣的情,即便他並沒有成功。多年後,公主從蠻族活著回來了,勢無可擋,卻表示願意和顧秉在搖光談一談。
她是因為覺得他不會來,才開出了個條件,沒想到他最後真的來了。
這與皇位該由誰來繼承無關,顧非臣只是不想讓戰火蔓延到大啟境內。
一如裴不應之前看過的那個紀錄片裡說過的,年輕的首輔顧秉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激化了政通年間的黨爭,自私自利了一輩子,但在國難當頭的危亡時刻,他還是會覺得國家要比黨爭更重要。
可惜的是,他的政敵並不這麼想。
這才有了搖光城的困局。
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顧非臣最終還是贏下了這艱難的一役。他當時的計劃也很簡單,不過八個字,鋌而走險,夜叩蠻帳。勝利的關鍵便是貞靜公主。
那個計劃真的太瘋狂了,幾乎看不見勝利的希望,貞靜公主一開始自然是不同意的。
但顧非臣只在她問他的時候,反問了她兩句:「那殿下又為什麼要來搖光呢?又為什麼要與臣死守到現在?」
明明袖手旁觀,先看著大啟和西蠻打起來,才是對貞靜公主最有利的局面,那個時候她再出手神兵天降,她將不會再是一個聯合外族的野心家,而是力挽社稷於狂瀾的救世主。但是她並沒有那麼做,她一意孤行著自己的奪權計劃,因為她有信心自己可以掌控東蠻六部,她的大啟,只能是她的大啟。
只是她漏算了西蠻主帥忽赫達的瘋狂。
貞靜公主不是完美受害者,而顧非臣也不是什麼好人。
但就是這麼兩個性格自相矛盾、道德上有不少瑕疵的人,卻在最後通力合作,鑄就了大啟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場守城之戰,他們不僅僅是以少勝多那麼簡單,而是徹底解決了蠻族這個隱患,誅殺西蠻大王忽赫達,保了大啟百年無憂。
大啟贏了,但他們卻輸了。
貞靜公主戰死,顧首輔重傷,雖然回到了雍畿,卻沉疴難愈,最終年紀輕輕就病逝在了他位於前門胡同的宅邸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