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自製木橋不行,那便只能請人修建木橋或者石橋。但這種涉及村落雙方的事宜,自然是商討來著,一村負責一半,有商有量了才能進行下去。
可河西村與河東村本就多齟齬,自然是希望對面多出,自己少出。
最好便是對面全出,自己一個子兒不用掏了。
因此,建橋的事就擱置了。
沒有橋,河東村河西村的兩村村民往來只有靠渡船,又或者廢點腳力和時間,沿著河岸往後走六里路的東柳村、西柳村之間便有一座木橋,是村里走出去的富戶為了村人好出行特意修建的。
接近黃昏,在河岸石階上盥洗的婦人夫郎已經寥寥無幾,再走上一點的河段不是用來洗菜,便是有人挑水回家。
賀晏站在河岸這邊放空一切。
對岸也蹲著一個年約八歲左右的小漢子,頭頂扎著兩個小揪揪,遠遠看起來虎頭虎腦的。
最近幾日,只要在這個點兒出來,就能看到這小孩蹲在石階上。
石階共六階梯,水位不深的時候一二隱於水下,第三階供大家盥洗,而小孩坐在最上面。
此時,對面河西村的余艄公剛巧載客而歸,從船上下來的書生郎青巾包頭,一身月牙色長袍,只見倆人在爭執什麼。
因著聲音不大,賀晏只隱隱聽見幾句,好像是在爭論搭船的三文錢。
而後又見書生郎丟下幾個銅板拂袖而去。
余艄公彎腰撿起來,人走後他罵罵咧咧,「真他丫的不要臉,搭老子船還不想花錢!不是我余家人那還有這等好事!」
聲音之大,語氣之憤怒,賀晏站這邊都聽得一清二楚。
看來這就是上月鬧劇的主人公方童生了。
賀晏不太關心,又見那余艄公與小孩說了些什麼才離開了。
賀晏很快將心思收回,放回到自己身上。
經過這幾天折騰,想必他們應該受不住了,分家指日可待!
……
河西村。
夕陽西斜,橘紅色的霞光滿布天空,形成一副瑰麗的畫卷。
飽讀詩書的富家子弟、書生見了勢必得高唱幾曲,又或者賦詩兩首才能抒發心中的讚嘆,只是耕種了一天的農人卻是無心欣賞這瑰麗美景。
「滿哥兒,還不回去?」同族的婦人莫嬸子喊道。
「快了,還差一點兒,嬸子你先回。」
莫嬸子和兒媳說了一聲,讓他們先回去,而後跑到余滿這邊,「給點兒秧苗我,快手快腳我倆弄完這塊地兒就回去。」
「謝謝嬸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