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間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礽接過奏本,看了一眼,確實是江寧巡撫的奏本,上面幾乎把王氏織布機誇得天花亂墜,大段的溢美之詞流於表面。

「造假倒是不怕,真是這奏本實在是……」李礽頓了頓,「辭藻華麗,卻不中用,王氏織布機到底是何種樣子?產量增加幾何?是改進了何處才有這個效果?皆未提及。」

康熙回想了一下奏本的內容,確實是沒有說到這些,但他也不關心,確切說,他不在乎,只要結果有用就行。

「汗阿瑪不想知道王氏織布機有何與眾不同嗎?」李礽問道。

康熙……說實話,不是很感興趣,他又不需要學會織布。

「如果知道是如何改進的,咱們給買下這個圖紙,製作出織布機賣到全國各地,這樣織布的產量大幅度提高,對紗的需要增加,就可以再賣紡紗機。」李礽說道,紡紗機要精準投放,不然,萬一織布機的產量增加了一倍,他們放出四倍紡紗量的紡紗機,就會擾亂市場。

「同時,對於棉花的需求增加,百姓們便會廣泛種植,增加收入,而棉布的產量增加之後,價格降低,解決百姓衣食住行中的『衣』。」李礽繼續說道。

他一個理科生,要來分析這個著實有點難為了,理論輸出全靠彈幕外掛的支援。

康熙聽著保成的分析,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只是略有不足之處。

康熙道:「百姓們種棉花,不種糧食,該怎麼辦?」

「糧食的價格就會對應提高,只要能賣出好價格,沒有人會不願意種糧。」李礽說道,低價傷農,只要不炒作,糧食的價格就不會起飛。

康熙皺眉,水旱災害年年發生,要是允許糧食漲價,恐怕會有大量的商人逢災年囤積居奇,民不聊生。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稅收。」李礽說道,他知道康熙去年停了捐納官一事,國庫少了一大筆的資金來源,但三藩未平,台灣未收,北邊還有沙皇虎視眈眈,後面還有噶爾丹西北線的騷擾。

康熙是個有大志向的人,一定會同他們各個交手,打得他們服氣,只要有戰爭,就需要糧草,而國庫沒錢。

康熙果然沉默,還是決定試試看,江寧的紡織業向來都是稅收的重要來源,若是能提起來,對於大清來說,絕對利大於弊。

既然大老闆康熙同意了,事情很快便安排下去。

王世成進京是兩個月之後的事情,江寧巡撫千叮嚀萬囑咐,教他如何在貴人面前回話,但真到了這一刻,他還是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

噶祿親自帶著內務府最擅長織造的人,仔細詢問了所有的細節,梭子的大小、材質,擊打的力道,改造的原理,前後的差別……

王世成只是一個小老百姓,哪裡見過這種陣仗,心裡慌張得不得了,頭昏眼花,汗流浹背,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一頭栽在當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