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間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7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康熙沒想到保成打的是這個迂迴的主意,他沉默了一會,才道:「這法子……」

總覺得有哪裡不對經,但又說不出來。

「況且,我要他辦的也不是一般的學院。」李礽道,「我要在江南建清華園的分院。」

現在研究院裡面的人基本上是從造辦處挖出來的,又或者是從工匠之中選拔的,但基本上都是成年人。

從前,他認為科學研究不是一個人能辦到的,所以找了一群人成立了研究院,現在他認為科學研究不是一代人能辦到的,所以打算教育從娃娃抓起。

薪火相傳,代代不滅。

「你是認真的?」康熙問道,他當然知道研究院現在名聲大噪,前幾日還能從奏本上看到說其破壞綱常的爭論呢,不過他就當沒看到,一點小事兒也值得跳腳?

「當然。」李礽道,「我想讓研究院的選拔超過科舉考試。」

這可不是他吹牛皮。

就按照現在科舉的錄取速度,有些人恐怕等到死都沒辦法正式進入官場,至死都是預備役。

但是朝廷還要養著他們,還要給他們免稅。

這可不只是錢財的浪費,更是人才的浪費。

連科舉都能通過,這精力與耐力去建設國家不好嗎?

況且大清如今缺人又缺錢。

既然話說到這裡,李礽就順便把自己的擔憂給說了一遍,還舉了一個例子,還是內務府,確切說是內務府廣儲司的緞庫。

每年按照原來的標準不斷生產,生產的數量遠遠高於所需的數量,導致最終的積壓,那麼多的布堆在庫房裡,且大部分因為花紋和材質的特殊性都沒辦法在民間流通。

要不是康熙自省了一把,壓著這兩年的產量,宮內逐步消耗,恐怕真的會砸在手裡。

布料這樣,人才也是如此。

每隔幾年舉行科舉考試,招收大批量的人,但朝廷官員的空缺只有那麼多,除非把人都嘎了,不然如何能安置下這麼多人?

前面的人還沒有安置完,下一場科舉又來了,新人源源不斷,老人閒置無事。

這樣下去,積少成多,遲早會成為朝廷的負擔。

康熙也不是一點都未曾察覺,只是如今看來,這個問題並不嚴重,況且這是漢人王朝的固定制度,真要變動,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如今是王朝建立初期,國綱才穩定,要是如此變化,恐是不利。

與康熙相處這麼久,李礽當然知道他在想什麼,他也不是讓康熙立馬就宣布停止科舉考試,而是想要為人才尋找別的出路。

套用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