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毫不知情的人驚訝和不滿,打聽別人的做法後也跟著做,分家,轉土地隸臣給兒孫。
反正土地就沒有向外賣的。
有門路的人去打聽科舉情況,打聽到消息後震驚,然後傳給親友,一傳十,十傳百,科舉一事居然比新頒布的土地律法更受民眾關注。
小官員,富戶,落魄貴族,落魄士族盯上科舉,那是一條通天的路。
就連送孩子去書院的普通人家也期盼起來。
唐啟陽和徐蘭細看新土地法內容,覺得沒什麼大毛病,現在地廣人稀,整個關中還不到百萬人口,以後人口增多,開的荒地會越多,土地會大增,這是歷史走向。
他們知道以後雲夢澤有一部分會變演成可耕種的平原,卻不能推斷將來扶蘇之後會是誰登上皇位,是什麼樣的人,推算出歷史走向,甚至將來二世會不會扶蘇也不能肯定,他們縱有能力,能做的並不多。
他們夫妻名下的土地遠遠夠不上規定的數目,不用做什麼。
張良也把新土地法細讀並研究透了,覺得這個土地法可以,可以遏制大家族用手段無限擴張土地和隸臣隸妾。
楚國即將被滅,秦軍將無仗可打,推出科舉制可以緩解軍功授爵制的矛盾。
荀子和學生們拿著新頒布的土地律法看了又看,又細細琢磨。
荀子臉上露出笑:「好,好啊,新土地法和科舉,大秦穩了!要是滅楚國後能廢除一些嚴苛律法就更好。」
李方說:「宗室人員,無官無職的人能擁有的土地數量還是太多。」
荀子說:「再少就要生亂。」
王羽問老師:「老師,秦王滅楚後會廢除嚴苛的律法嗎?」
荀子肯定說:「會,不過不會馬上廢除,要過兩三年完全穩定後才會廢除。」
第104章 四海一
荀子真是高興,他年輕的時候親眼看過兩場戰爭,死人無數,那場面太慘烈,趙軍在長平被白起坑殺四十多萬令他好長日夜不能寐,他不希望再有戰爭,但是世間並不以他意志發展,各個諸侯國繼續相互攻伐。
但如今終於有結果。
李方回想自己初見秦王的時候他才四歲,小小的孩子性子沉穩,練劍和讀書都很認真,唐君和蘭娘子極喜愛他,他看唐君和蘭娘子時眼裡閃著光,在他們面前乖巧。
如今那個小小孩子成為一個雄才偉略的人物。
李方說:「不開智的黔首不知道仁義禮智信,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偷拿別人的東西不對,甚至搶人財物,傷人殺人也沒有覺得不對,需要嚴峻律法約束其行為。」
荀子眼裡飽含希望:「希望法治,仁治,德治能並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