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茂行屢次表達了對父母的擔憂之後,安王就告訴他,嶺南那邊他已打點好了,徐家人只是住在那裡,什麼活都不用干。
至此,徐茂行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徐福一家休整了幾日之後,徐茂行便讓福嬸帶著徐祿家的一起,給遠在平安州的爹娘兄嫂各做了兩套厚衣裳。
等衣裳做好之後,福伯那邊也打探好了往平安州的商隊,讓徐祿帶著東西隨商隊一起往那邊跑了一趟。除了衣裳之外,還讓他捎去了五十兩散碎銀子。
那天過後沒多久,安王果然就送來了一位姓郭的先生,專門教他科舉之道。
郭先生三十來歲,是上屆落第的舉子,因路途遙遠沒有回鄉,而是在京城租了個屋子住下,一邊讀書一邊等待下次會試。
京城大,居不易,就是因為物價比較高。漸漸的郭先生盤費用盡,就托友人慾覓個館,一來解決食宿,二來攢些銀錢。
他那友人和安王府的一個管事有些交情,便在中間牽線搭橋,安排他來教徐茂行讀書。
有了正式的先生之後,徐茂行痛苦的讀書生涯也就隨之開始了。
第4章 婚書
一個把學業荒廢了多年的成年人,想把課本再撿起來,比從未接觸過學業的啟蒙兒童可難多了。
首先便是注意力難以集中,上課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走神。往往郭先生上午剛講過一遍的課程,下午重溫的時候就發現還得再講一遍。
其次就是堅持不了多久就心浮氣躁,周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的心思就不在讀書上了。
最最讓郭先生頭疼的,就是學得不快忘得倒快。好不容易把這一節的內容教會了,等下一節學完再鞏固舊日所學時,才發現徐茂行早把上一課學的東西都還給他了。
郭先生:「…………」
——就算你把知識還給我,學費我也是不會退的。
如果不是因為窮,如果不是因為窮……
他第一次懷疑自己不回家鄉,堅持留在京城是對還是錯。
倘若他落榜之後就和同鄉一起回去,家裡有農戶投獻的土地可以收租子,還有活不下去自賣自身的奴僕照顧飲食起居。不比滯留京城,買刀紙都得精打細算的日子快活?
但安王府給的聘金實在優厚,足以支撐在他京城的各項開銷。且接了這個館,就等於是靠上了安王府。他一個尚未踏上仕途的舉人,有一位郡王做靠山,無疑是天大的福氣。
事實證明只要好處足夠,哪怕學生再頑劣,老師也能主動發掘對方的優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