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紅樓同人] 我的老婆是黛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凡研讀史書之人,就繞不開這部紀傳體巨作。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頭,也絕非浪得虛名。

郭先生點了點頭,說:「嗯。想要寫好策略,對經史子集的研讀缺一不可。原本我就打算著,等把四書五經粗講一遍之後,就先給你講史。既然你喜歡《太史公書》,到時候就從這一部開始吧。」

八股文的根基就是四書五經,無論哪個參與科考的學子,這幾部經典都不止學一遍。

秀才、舉人、進士。

每進一步,對四書五經的理解就要更加深徹一步,將它們與政治相聯繫的能力也得更多幾分。

就以《詩經》中《蒹葭》一篇為例,最淺顯的理解是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再深一層就是講后妃之德,更深一層便是君主求賢若渴。

若是無人解讀,憑著自己摸索,誰能從一首寫男女自由情愛的詩中,悟出「君主求賢若渴」這等八竿子打不著的深意?

可若想考好科舉,就得有這種聯想能力,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

接下來,郭先生又問了些《太史公書》開篇的東西,就囑咐他早些回去,莫要讓家裡人擔心。

徐茂行本要告辭,忽然又想起昨天和黛玉討論的東西,便挺住了腳步,對郭先生拱手道:「先生,學生還有一件煩惱的事,需要您指點迷津。」

頓了一頓之後,徐茂行又補充了一句,「是學生的家事。」

聽說是他的家事,郭先生便有些遲疑。但見徐茂行態度誠懇,又念及兩人相識以來這孩子的仁孝,他終究是點了點頭,道:「你且說來聽聽。」

徐茂行便道:「事情是這樣的。學生的嫂子在平安州生了一對龍鳳胎,翻過年開了春,就有八-九個月了。

因平安州乃苦寒之地,大嫂憐惜孩子受苦,便和兄長與父母商議,要把孩子送回京城,給我們夫妻教養。

學生與內子的為難之處,就在於萬一孩子養成之後,不符合兄嫂的預期,又該如如何是好?」

郭先生詫異地看了他一眼,神情透露出幾分無語來,「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原來就是這個?」

郭先生好笑道:「是他們要把孩子寄養在你這裡了,且看他們如今的境遇,這兩個孩子跟著你們,吃穿用度必然都得你們貼補。若是他們將來真在孩子的教養上挑你們的理,自有世人戳他們的脊梁骨。」

他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語重心長道:「茂行,心底善良是好事,但若是過於為他人考慮,只會讓人得寸進尺。」

聽了老師的一番話,徐茂行簡直是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是呀。兩個孩子跟著我,吃我的、穿我的,將來的教育經費也多半都是用我的。是他們欠我人情,我幹嘛要有那麼多心理負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