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之所以綜合計算,我們猜測主要是因為某些高收入群體其實是有多項收入的,如果分開計算,可能他們承擔的稅負和收入不成正比,不知道官方的想法是什麼,畢竟真正的高收入群體,收到的都是分紅之類的收入,也不進行綜合彙算。」

伍愛華這裡一解釋完,不少財政官眼前就是一亮:是不是可以讓那些豪商也繳納個人所得?賺錢的時候收一筆,他們分紅的時候再收一筆?

不過緊跟著,伍愛華的說法就讓大家的注意力從個人所得上轉開了。

「除了這兩大類需要彙算清繳的,我們還有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比如中獎之類的、轉讓資產所得、股息分紅說得、利息所得等等。」伍愛華簡單說道:「而除了個人所得稅,所得稅中還包括了企業所得稅。」

「我國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25%,企業經營得到的利潤的四分之一都要交稅,當然,也有部分符合條件的高新企業、小微企業稅率會低一些,主要是為了鼓勵高科技企業和小型企業的發展,」伍愛華說著還提到了:「其實我們的企業所得稅在全球屬於中等偏高水平?之前看新聞,不是有很多企業將總部公司設置在開曼群島嗎?就是因為開曼群島完全不收企業所得稅,他們藉此來避稅。」

伍愛華這話一說,古人是真的沒辦法理解了。

「這國家不收錢,朝廷怎麼運轉啊?」范仲淹不解地問。

【開曼群島不收企業所得稅的話,他們怎麼維持政府運轉啊?】

「因為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遠超過企業所得稅,」伍愛華說著:「我們國家也有很多地區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吸引企業到當地經營,因為企業入駐之後,可以提供勞動崗位,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只是不收所得稅,流轉稅還是收的啊。」

「之前我有個老師跟我們說,我們國家稅收的大頭都在流轉稅上。」伍愛華解釋道:「我還專門查過,說是流轉稅占據我國稅收一半以上,只是大家平時很少會接觸到,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以前還有營業稅,現在營改增後都合併改為增值稅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工資不到起征標準,一直沒有給國家交過稅,但是實際上購買商品一般都有增值稅,因為每個環節,貨物只要有增值,基本商家都是要納稅的,大家購買的商品價格都是含稅價,像是金銀首飾、化妝品、香菸白酒這些被定義為奢侈品的,都有消費稅,有些國家會將消費稅單獨列明,我國商家統一是講消費稅包含在商品價格裡面的,另外,如果購買的是從國外進口的商品,大部分都要交關稅,所以說大家都是納稅人,因為你只要生活消費,就是在交稅。」

伍愛華覺得自己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枯燥,畢竟這些稅收知識是真的沒什麼有趣的地方,於是打算轉移話題:「簡單介紹大概就這樣了,如果真的有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報名個CPA課程啥的,好好學一學。」

【CPA?倒也不必】

【我只想算會自己的工資就好,去學CPA?算了吧】

【知識又從我光滑的大腦中流淌而過】

【博主能夠詳細說說流轉稅嗎?】

【增值稅是怎麼確定商品有沒有增值的?】

【消費稅的奢侈品是怎麼定義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