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古代,因為沒有避孕手段,婦女生育的概率是很高的,但是營養不足等問題導致孩子存活率不夠高,如果是沒有兒子的情況下老來得子,那確實是疼愛不已,但如果家裡財政大權已經是成年兒子掌管,普通平民可能並不會養大新生的小兒子。」

「一來,父母二人都要依靠成年的兒子們供養,但是兒子們願意供養父母,願意供養這個比自己孩子都要小的弟弟嗎?孩子心存不滿,豈不是影響了自己的養老?」伍愛華說著:「別說什麼不孝,就像我們現代規定子女要贍養父母,但是真的去告子女的父母也沒有幾個。」

「二來,在清朝實行攤丁入畝政策之前,所有人都要交丁口稅,家裡多一個孩子,就要多交一份稅,男娃又要給他分家產,家裡本來就那麼幾畝地,分給一兩個兒子,他們還能生存下去,分給三四個兒子,每個人都要吃不飽,可能連媳婦都娶不上。」

「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有人選擇直接拋棄小兒子。」

「有人可能會問,古代不是講究多子多福,怎麼可能殺死兒子?」伍愛華說道:「但是和普遍認知不一樣的是,在古代,平民家庭為了保障生存,基本都將兒子的數量控制在三到五個以內,因為再多家裡就沒辦法供養得起。」

「甚至說,如果一個佃農之類的家庭已經有三四個立住的兒子,那麼後面出生的嬰兒,女兒生存的概率會比兒子更高——因為他們養不起兒子,但是女兒可以賣出去當童養媳或者養大了給哥哥們換彩禮娶媳婦。」

「只有資源充足的人家才會喜歡多子多福,但即使是多子多福,為了家族延續,最多的家產和資源也是給了最有能力的孩子或者嫡長子,其他人也就是比普通人好一點罷了。」

「這其實是古人延續了很多代的生存策略,將資源平分給孩子們,只會讓階層不斷下跌,而將資源集中在最優秀的孩子身上,才能保證家族一直能夠延續。」

「我們現代的富豪家庭不也是如此?贏家通吃,輸家領信託混日子。」伍愛華笑道:「所以當初漢武帝搞一個推恩令出來,對諸侯王才叫殺人誅心。」

漢武帝:嗯?推恩令?還是對付諸侯王的?詳細說說!

第57章

「其實推恩令和我們現代的繼承法的立法思想很像了,就是說作為子女,有平等的繼承權。」伍愛華說道:「當然,現代也不勉強所有人平分,不願意平分的,提前立好遺囑,也可以把所有錢都給自己偏愛的那個孩子。」

「但是漢朝的諸侯不能,」伍愛華為他們嘆氣:「他們只能按照劉徹的想法,一代一代推恩下去,在自己死後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兒子們,眼睜睜看著封地越來越小。」

說到這裡,伍愛華忽然笑了:「這也是古代醫療技術不過關,兒童夭折太多,不然劉徹很快就能見識到什麼叫做計劃生育。」

劉姓諸侯王紛紛看向天幕,有人已經問出來了:【難道諸侯王有什麼辦法嗎?】

【他們怎麼計劃生育?】

【什麼是計劃生育?】

伍愛華現在看到這些問題,已經很明白為什麼對方不懂了,聽到對方的話,伍愛華說道:「就是只生一個孩子,沒得推恩,封地永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