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作為個體平民,我們會覺得重刑主義太過嚴格,但是重刑主義就是錯的嗎?」伍愛華微微搖頭:「並不一定。」
「是否應該採用重刑其實應該結合當時的背景,刑亂世用重典這個原則在歷史上證明並不算錯。」
「試想,之前廢除死刑的國家也有很多慘絕人寰的犯罪事件,但是因為刑罰的上限就是無期徒刑甚至十幾年的有期徒刑,所以犯罪成本很低,在亂世的時候,國家的秩序又如何恢復?」
「朱元璋和他的執政集團對於當時的社會情況認知的並沒有問題,開國之處採用的刑罰原則也沒有問題,甚至於朱元璋也考慮了第二代繼承人,並且明確告知第二代繼承人需要減輕刑罰,治理太平之世。」
「大家對於朱元璋時期法律的唯一詬病,就是重刑主義不應該是殘忍又輕重不適應的刑罰,而應該是重罪用重刑,輕罪用輕刑。」
【明朝初期的刑罰還能比五代十國的時候重?】
有古人不禁發出了疑問。
看到這番疑問,伍愛華不由笑了笑:「因為部分史料的遺失,將明朝的刑罰和五代十國對比的話,不一定誰重誰輕,但是就名聲而言,還是明朝的立法名聲更差。」
「主要還是因為老朱得罪了筆桿子們。」
伍愛華這話一說,現代人都覺得心照不宣。
【人家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老朱是貪污六十兩以上統統死啦死啦滴,讀書人能不恨他嗎?】
【就是,要是不能貪污受賄,讀書人的宣紙、徽墨、狼毫、歙硯要從哪裡拿錢來買呢?】
【還有他們的紅袖添香和軟玉溫香】
【連畫畫的顏料都買不起,這官當的還有什麼意思呢?「狗頭」】
【你老朱家的子孫蠢豬一個,一年花幾萬兩,咱們官老爺都是千軍萬馬里考上來的人才,一年不應該用個幾百幾千兩嗎?】
【關鍵其實是老朱太摳不願意高薪養廉,所以風評才那麼差,就連咱們現代人都難以理解,要是他和宋朝一樣俸祿給夠,那貪官殺就殺了,貪污一兩殺了我都覺得應該!】
看到天幕上噴發的彈幕,前人都有點咋舌:「貪污六十兩就死刑?這……」
除了那些清官,有幾個官員一年六十兩的孝敬都沒有的?
伍愛華看到彈幕之後笑了笑,對著直播鏡頭說道:「其實貪污六十兩死刑本身並沒有問題,我們現代可能覺得六十兩太少,這主要是因為古代貧富分化過於嚴重,我們看到統治階層動不動就是幾萬兩,所以覺得六十兩不算什麼,但實際上在古代,特別是明朝初年,六十兩大概能夠換算成120石大米。」
朱元璋原本看到彈幕頗為生氣,聽到伍愛華的話才稍稍沒那麼生氣,連連點頭:「可不是,連六十兩都能貪污出來,難道還不該殺?而且咱給的俸祿哪裡少了?平民百姓種地一年都掙不到他們一個月的俸祿!」
「明初一石米大概約等於現代150斤,六十兩大約相當於一萬八千斤大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