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就是這麼現實。

伍愛華自然也簡單地給大家科普了一下殉葬制度。

感性如李世民已經不贊同了:「妃嬪宮女宦官也是爹生娘養,怎麼能直接讓人殉葬呢?」

理性如秦始皇則是說道:「如果戴戴殉葬,大秦要減少多少人口?還是用俑人更合適。」

喜歡用外戚如劉徹也是搖頭:「朕妃嬪家的人不少都是肱骨之臣,這法子可不行。」

知道明朝喜歡選小戶人家女兒當皇后妃嬪,劉徹沒有發表什麼意見,畢竟他的妃子娘家也不強大,還不是出現了帝國雙秀?加上霍光的話,就是一門三傑。

但是對於皇帝選了小戶人家女兒,還讓人家家屬全部閒置不在重用,劉徹非常不理解:人家女兒能養這麼好,多少有點本事吧?不用他們不是浪費了嗎?

伍愛華這時候正在從殉葬制度衍生出來新的知識點。

「明朝初期的宮女和妃嬪雖然很慘,但是女官的權力卻比中後期大很多。」

「女官制度是朱元璋時期就設立的一種制度,有品德有才學的女性在內宮擔任官職,有管理職務、有女醫,還有女教師教導小宮女和小宦官。」

「同時,因為明朝妃嬪很多出身於小戶人家,女官還會負責教導這些妃嬪。」

「明朝的女官主要是兩個途徑產生,一個是混出了名聲的賢亮才女通過考錄或者徵召擔任官職,另一個是考試選拔小宮女中接受了女官教育格外優秀的人。」

「女官的機構分為六局一司,分別是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宮局和宮正司。」

「眾人只知道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卻不知道在明朝初期,掌印的其實是尚宮局女官。」

【哇塞,她們這麼牛逼嗎?】

【掌印女官?】

【明太祖不是說了後宮不得干政?】

【女官是女官,後宮是後宮,不是一回事,就和漢朝的男寵與朝堂的大臣一樣好嗎?】

漢朝皇帝:不是,單舉例我們,你們搞針對啊?

【那時候明太祖設置女官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宦官專權、加強皇權,並且也看到了部分優秀女性的能力,只可惜後代沒有延續下去,最後宦官還是專權了】

朱元璋看到這些彈幕就生氣,但是想到那什麼堡宗都認太監當爹了,朱元璋只覺得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上升了。

伍愛華這時候還在繼續說道:「明朝的女官一開始規定為20歲以上可以應選,但是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大批量選拔女官,將年齡修改成了婦人30歲以上40歲以下,女子13歲以上19歲以下。」

「根據當時的史料匯集,應該是為了不耽誤婦人生育,在這次的選拔中,朱元璋也選拔了好幾個天才少女進入宮闈擔任女官。」

後世的女人羨慕地看著天幕:「是不是去當了女官,就可以自己掙錢糧,而且不用嫁人生子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