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難道不是稅收歧視?】
【江浙就活該交更多稅賦?】
【干同樣的苦力,江浙能守一百,其他地方只能收七十,就算收江浙四十的稅其他地方二十的稅,江浙人民過的也比其他地方好啊】
【稅收本來就是國家調解貧富的手段,差異性稅收也很正常吧,雖然確實不公平就是了】
【那南京揚州那些地方也很富足啊!怎麼就不用?】
【那是他發源地,人家親朋好友的親朋好友都在,可不是要給優待嗎?】
看著彈幕上那些話語,伍愛華明智地沒有過多探討這個話題,只是借著大家都偏題了的機會,直接開始了民商事的內容。
「其實明朝的賦稅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兩稅法的模式,分為夏季和秋季兩個季節徵收田賦,男子在十六歲到六十歲之間都要進行服役。」
「但同時,明朝也採用了他們認為元朝比較好的方面,就是對於戶口和田地的管理,有隱戶和隱田的,一旦發現,都要作為刑事犯罪進行量刑。」
「同時,明朝賦稅負擔不均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朱元璋駕崩之後,建文帝和永樂帝都屢次給江浙蘇松四地降低稅賦,但是整個大明,這四地的稅賦壓力依然是高於其他所有地區。」
「很多人可能還會疑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地區文風盛的很大原因是因為有生產力剩餘,地區經濟基礎決定了整體受教育程度,為什麼還說他們賦稅重呢?」
「就是因為夏秋稅其實是定額稅收,當地如果發生天災,只有皇帝免稅,才能不交稅。」
「而對於皇帝們來說,江南地區因為生活富足、存糧較多,而且人們不僅僅依靠種地生存,發生流民逃荒的概率很小,所以即使發生天災,江南地區被免稅的概率也是最小的。」
「當時江南地區的小地主和大地主,以及工商業主的生活可能確實還過得去,但是普通百姓平民就不一定了。」
「不過這些地區確實不經常發生逃荒,主要原因是在於他們充分利用了女性的勞動價值。」
「蘇浙一地,紡織業格外發達,女性成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比比皆是。」
【當時的人要是過得好,揚州瘦馬是怎麼來的,人家就想要賣女兒嗎?】
【而且秦淮河那些女孩子不也是被賣出去的?】
【賣兒鬻女不僅僅是蘇浙這四個地方的事情,全國都在賣,就是這些地方賣出去的更容易進煙花場所罷了,因為當時的人追捧瓜子臉鵝蛋臉細眉細眼的江南美女,不喜歡北方那種五官立體濃眉大眼大臉盤子】
「其實兩稅法經過差不多一千年的時間,已經不太適合社會經濟發展呢,所以在明朝中後期,稅收方面的弊病非常多,皇帝甚至採用宦官去坐鎮監管各地稅收。」
「皇帝知道宦官肯定會貪,但是他們貪了,收上來的也更多,而且宦官本身沒有子孫,自己好享受,只要貪了就會顯擺出來,不想用他們呢,抄家的時候完全沒什麼助力,不僅文臣武將叫好,其他想要頂替他們的宦官也比比皆是。」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