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是因為很多百姓拿出來的銀子純度不夠吧?】

【不管怎麼說,純度不夠就多收純度不夠的人的銀錢,怎麼能所有人的都收?這不是逼著人拿劣質的銀兩交稅?】

【何止,古代如果規定要用銀子交稅,那銅錢來也是不認的】

【啥玩意兒?都是錢,還分三六九等?難道我交稅只能用銀聯不能用現金了?】

【別說,現在還收現金的卻是很少,也是為了減少貪腐的空間】

【收稅的都是普通小吏,怎麼可能能夠貪腐?】

彈幕這麼說著,伍愛華正好說道:「古代的貪腐是非常嚴重的,稅收又是貪腐的大頭,所以類似火耗這種經常會被地方的官員濫用。」

「因為地方的官吏對於火耗可以自行進行評估和徵收,所以要麼怎麼說閻王好惹,小鬼難纏。」

「基於這一事實,火耗歸公的改革其實就是將火耗歸納進國家的稅收收入,不再給地方官員自行決定的權力,減輕民眾不必要的負擔,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朱元璋聽到這裡就拍大腿,贊同道:「這是個好主意!」

只要自己的皇權和百姓都受益,官員受害,朱元璋那都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但是一味的火耗歸公,只會引來地方官員的反感和敵對,畢竟大家都是要吃飯的嘛!現代人找工作都盼望錢多事少離家近,古代人當官,除非是京城人可以在老家做京官,不然都要背井離鄉,講究官員不能治理自己的家鄉。」

「離家近這個好處已經沒有了,雍正對於官員的業績要求也比康熙高,事少也算不上,那還能讓人賣命的就只剩下給的夠多了。」

「所以當時的雍正就實行了養廉銀的政策,將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後獲得的增加的財政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來給官員們發薪水。」

【沒毛病,現代公務員覺得錢不夠花還能跳槽出去,古代可沒什麼跳槽機會,日子過得不好,幾個人能夠忍著不貪污受賄?】

【古代那種大宗族就更容易了,都是叔伯兄弟給的錢,但是人家也是需要利益的】

【我們學校小賣部都是校長和教導主任的親戚呢,更何況人家古代的縣令知府?】

「剛剛說了,雍正養廉銀的來源主要是地方火耗和稅收,但是因為各地貧富差距不同,所以他給出的養廉銀數額也不同。」

【其實也能理解,就像給小縣城公務員兩三千的工資他們能夠生活平穩,但是給上海公務員兩三千的工資,那就是逼著人辭職進入市場經濟了】

【畢竟滬幣是另外一種價值體系,人家服務員保潔員都有四五六千,兩三千隻有富二代才會去幹了】

【也和當地原本能夠收到的財富有關吧,就好比西北的縣令和江南的巡鹽御史,說起來是差不多的品級,但是日常收入能一樣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