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他的才能聞名於世,很快趙國的公子趙佾便想邀請他去趙國為相,幫助趙國抗秦。】
【呂不韋當然拒絕了他,甚至連他的面都沒見。】
【可這件事還是傳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當然很生氣,立即下詔叱責呂不韋,並讓呂不韋去蜀地定居。】
【呂不韋當然知道這是秦王政想讓他遠離是非,躲開趙國的招納。但是這個時候,趙佾卻在被呂不韋拒絕後,聯合了其它四個國家,向呂不韋一起發出了聘書。】
【呂不韋當然仍舊拒絕了,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卻比之前嚴重多了。】
【首先,呂不韋雖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呂不韋還有很多舍人要養活,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輩,他們不可能像呂不韋一樣安之若素,老老實實跟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甚至有人還攛掇呂不韋的公子,讓他去勸說呂不韋離開秦國,去他國繼續做丞相。】
【當然了,呂不韋自然是嚴詞拒絕,還狠狠懲罰了兒子。但是這件事情仍舊像之前一樣,傳到了王宮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後,接替呂不韋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門拜訪,之後,呂不韋便自殺了。】
【於是,多少年後,這又成了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說是他讓李斯賜下毒酒,殺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史書上是怎麼說的呢?】
【《史記》: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讓我們先到退回呂不韋剛剛被罷相的時候,那個時候,秦王用了雷霆手段處置了嫪毐,眾人都以為呂不韋也會被立即處刑。】
【但事實是,在十三個月後,秦王政才下了對呂不韋的處置,竟然只是讓他罷相歸家,回到屬地洛陽。正如資料所說「封君河南,食十萬戶」,說是秦王「不忍處刑」。】
【相對嫪毐,這個懲罰已經是非常輕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四國請封相的事,只怕呂不韋還會活很長時間,搞不好能壽終正寢也不一定。】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還是一件接著一件。與其說這相位是對他的尊崇,倒不如說這是對他的催命符。正是所謂的捧殺!】
【別說古代帝王,哪怕是現代的大企業,在掌握核心機密的員工離開時,都是要遵守競業協議,不能隨隨便便入職對手競爭公司的。否則的話,就會被原東家告死,甚至還要吃官司。又何況是劍拔弩張的戰國時代!這乃是犯了帝王的大忌。】
【但這個時候,秦王還是沒說殺他,也只是把他貶到了蜀地。】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叱責貶黜後,呂不韋不得不對自己以後的日子擔心起來。】
【他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秦王對他的忍耐會耗盡,到時候不要說他自己,怕是他的舍人和全族都無法保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