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這兩條運河了嗎?紅色的就是隋煬帝修的運河,藍色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修的運河。忽必烈這條運河修了十年,聯通了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和杭州的水路。】
【而隋煬帝修的這條,雖然起點同忽必烈的相同,但是那個時候大都一帶還叫涿郡,並未成為任何一個朝代的首都。】
【實際上後來這些運河統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字叫做中國大運河。隋煬帝修的這段叫做隋運河,而忽必烈修的這段叫做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是華夏曆朝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結成的,最早的修建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多年。】
【是經過一代代的擴充聯通才會形成現在的規模,是古代人民戰勝大自然的偉大工程,功勞怎麼能只歸結到隋煬帝一個人身上呢?】
【退一萬步講,大運河就算隋煬帝不修,只要需要,也會有後來人修建。】
【而在那麼多已經修建了運河的國家和朝代中,卻只有隋煬帝修運河修得亡了國。】
【第二,修建東都洛陽。】
【東都洛陽是個好地方。在後來的李唐王朝,以及數個朝代,這裡都是都城,可以說是極盡繁華。有人說這是承了隋煬帝的好,若是沒有隋煬帝,根本不會有東都洛陽的建立。】
【沒錯,東都洛陽的確是隋煬帝時建成的,但在這之前,隋文帝楊堅已經開始規劃了,但是考慮到耗資巨大,遲遲沒有大規模開工。】
【隋文帝時尚且不敢大規模動土,而隋煬帝修建的時候,他也已經開始著人修建運河了。他等於是一起進行著兩項巨大工程。】
【洛陽若作為東都,必然要修建的很繁華。但是越是繁華,說明耗費的銀錢越巨大,動用的民夫也越多。就是說,這是一項極其勞民傷財的工程。】
【而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據說建造東都洛陽時,一個月需要二百萬的民夫。而在當時,即便是隋煬帝剛剛即位,國庫尚且充盈的時候,全國上下也不過是七百萬戶人口。】
【所以這二百萬民夫,幾乎是全國上下三分之一的人家都要派出壯丁出工。】
【東都洛陽一建就是數年,這對全國來說是多大的負擔。更不要說,還要另抽調民夫修建運河,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於是在隋煬帝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下,在他在位的十幾年間,徵得的民夫有上千萬人,百姓們苦不堪言,大隋更是民不聊生。】
【只是,你以為他這個敗家子將大好河山作到這個地步就算完了?當然不是,現在我們就來說說他在位時做的第三件大事——三征高句麗!】
【三次征戰高句麗,隋煬帝敗了兩次半。但是為什麼還有人說他雄才大略呢?只因為後來唐朝也攻打了高句麗,並將其滅國。】
【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隋煬帝的判斷沒錯,高句麗該滅。只不過因為時機不對才沒有滅掉,大有替他懷才不遇之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