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都看了,這裡面除了說些太子經常掛在嘴邊的那些牢騷,並未涉及到其它。
而且,武家在山西,太子在長安,之前也未曾聽到過太子同武家有什麼來往,怎麼突然就出現這麼多密信呢?這也太巧了吧!
李治看向李泰,恰巧李泰也看向了他。對他微微一笑:「九郎,結合天卷之言,這些不正是謀反的證據嗎?」
當然必須是了,他可是特地為這件事打造的證據,怎麼可能不是?
再說了,就算有人質疑,也應該是李承乾自己來質疑,而不是九郎。
當然了,如果太子能說的清的話。
李治心中一凜,而這個時候唐太宗也說話了:「青雀,這些證據先交給九郎,若是有別的證據,你也一起交給他。畢竟他是這件案子的主理。朕累了,你們下去吧!」
雖然看到太子發牢騷的信件,唐太宗很生氣,但是他也是有理智的。
太子最近越發的不濟,可發牢騷就罷了,卻未必真的同武元慶能密謀出什麼。
但是,信上的那番話也實在是讓他生氣……什麼希望趕緊繼承家業云云。
他這是盼著他快點死嗎?
他記得承乾十七歲之前很是乖巧聽話,很是聰慧。可皇后去世後,他為何之後卻變成了這樣?
李世民真的有些累了。
兩個兒子聽命,立即離開了大殿,大殿中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他現在只是出神的看向天卷。腦中卻紛亂如麻,不知道應該想些、聽些什麼。
天卷對康熙的盤點也仍舊在繼續著。可在他看來,千年之後的事情他知道多少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對承乾這個兒子,他到底怎樣做才能讓他重新成為十七歲之前那個充滿勃勃生機的少年。
真的是他做錯了嗎?
【作為父親,順治帝沒有像多爾袞那樣,選擇從宗室中任命攝政大臣,而是臨終前任命了四位顧命大臣,並讓他們互相牽制。】
聽到「父親」兩個字,唐太宗立即抬起了頭。
【這四位大臣分別是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之所以任命這四人,是因為他們四個人都同多爾袞不和,且是他操控的上三旗中的大臣,所以比較忠心。】
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
默默重複著這四個名字,順治暗暗點點頭。若是託孤,這四位大臣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不但出身上三旗,還在多爾袞時期受盡了委屈。所以必然不會讓多爾袞的事情重演。
【然而,順治的想法是好的,安排也算是比較妥帖,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四人中雖然互相牽制,但是也有能力高低,所以他的設想,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