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就是李斯把持朝政那麼多年來,朝中文官根本就沒人的的才華壓過他去。泱泱大秦,是真的沒有人的才華高過他嗎?自然不是,而是那些有才華的人根本上不來。
所以想通這一點後,蘇葉才會開辦學堂,就是為了讓大家報國有門,而不是讓朝廷只成為某人的一言堂。
至於張良。其他人或許是為了投效有門,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爭一個前程。但是張良身為一個韓國貴族,一直戰鬥在抗秦的最前線,除了報滅國之恨,她實在是想不出第二個理由。
所以,秦朝統一六國後,對始皇老爹的刺殺不斷,就是因為六國貴族的滅國只恨。張良自然是歸在這一類的。
後來張良跟著劉邦一統天下,那是在秦國滅亡,自己大仇得報後。就是報完仇後,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了。同韓國的存亡無關,也同家族無關。
而在劉邦一統天下後,也沒見他非要死氣白咧的光復韓國,而是堅定的站在了皇帝一方,堅決支持大一統。
所以,他是不反對大一統的。
當然了,這都是正史中記載發生過的事情,而現在的情況同以前的歷史完全不同了。
這次攻下韓國後,因為是韓國公主刺殺秦王在先,韓國又破壞了合縱,同趙國魏國一起對付大秦,甚至還在咸陽城的地下打造抗秦的秘密基地……所以完全是理虧的一方。
加之大秦吸引六國人才的政策十分有效,六國流民到達秦國後,對秦國的歸屬感日強。很多人早已把自己視作了新秦人。
反觀韓國,韓王昏庸,國內內鬥不斷,很多法規都是朝令夕改。甚至還有人借著秦國攻打韓國時機大肆斂財。
故而在兩國開戰之前,很多韓國人便已經遷到了秦國,不但有商人甚至還有貴族。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在這次攻打過程中,很多城池幾乎沒有進行什麼抵抗就投降了。顯然大家都想早點成為秦國人,享受身為秦國人的福利。
所以這次戰爭的烈度,已經降低了很多。除了軍隊的損耗,百姓並沒有什麼傷亡,對一些因為戰爭無家可歸的百姓,秦國也進行了安置。
在甄別過不是韓國奸細,只是普通百姓後,秦國官員將他們安排到新開設的糖廠紙廠等處,讓他們不至於餓死。更不用遠離家鄉。
至於那些貴族,則一併全都遷往大秦,安置在隱宮中,在經過一段時間隱宮的教育後,讓他們有了秦人的認同感之後,再放他們離開。
可以說,對於戰爭的善後工作,大秦已經仁至義盡。蘇葉不敢說自己在其中做過什麼,但是她也已經竭盡所能。這也更是她答應韓非要做到的事。
這一點連韓非先生這個正宗的韓國宗室都挑不出毛病來,張良的反應卻如此激烈,實在是耐人尋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