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太過於慘烈,而且過去的時間不算太長,尤其它還是東漢開國的基礎,以至於如今的文士依舊對其印象極為深刻,深刻到什麼程度呢?
劉琰在清末這段歷史刻下了多少『落後就要挨打的』思想鋼印,他們就留下了多少『變革必須要穩』的思維。
嗯,這裡面肯定有面對她的影響,而且還不小。
「當然不是。」
諸葛亮搖了搖頭:「如今糧產是有極大不足,只能依靠神器取糧以滿足所需,耗費甚大,可若是為了拔高糧產而壓縮培養基層胥吏與推廣新政的時間,那便成了捨本逐末,甚至連『末』也要丟掉,反而要造成大禍。」
「今年不求糧產,只將新政推廣下去,讓農人對吏目改觀,不讓大戶繼續把持農莊,再使民間見到新糧優處即可。」
說到這裡,諸葛亮停頓了片刻,又道:
「若不與工業化比較,如今擅種地的農人,侍弄出來的農田產量,並不遜色後世多少,就是在工具良種上差了些許,只要沒有天災人禍與盤剝,是能混個半飽,偶爾見些葷腥的,比之過往,也是不錯的提升。」
「一聽就好麻煩。」
長了張嘴的最大作用,就是不知道要問,而長了腿的作用,就是意識到危險要走,劉琰下意識想要起身離開,手摁住案幾時候才反應過來,她停了一下,將手收了回來,若無其事的開口:
「那這樣的話,除了培養農教授,尋找糧種之外,好像也不用我出場?」
諸葛亮頷首:「也差不多,世族若沒有挑撥民意,那吏目自行處理即可,若是有的話……正月始耕,仲春祠祀這兩個時節邀人而來,點次迫擊炮給他們看,差不多也就夠了。」
漢末地廣人稀,即便是莊園,一次能見的人也少的可憐,將人聚集起來更是耽誤事情,總不能讓劉琰一個鄉一個鄉的走過去,她累不累先不提,荊州這麼大,單靠她一個人,何時才能走完?由她維繫的修路、剛建的鐵坊,以及那麼多開荒的民眾怎麼辦?
更何況,總不能所有事情都靠劉琰展示神力解決,那只會讓吏目越發的依賴她,等日後所占郡縣更多,隔的更遠,只能靠吏目自己來的時候,要怎麼辦?
所以這場硬仗,他們只能,也該由自己打。
「那這可真不錯。」
不用自己勞累,劉琰立刻在心底給諸葛亮點了個贊,她更加放鬆,問起來自己最近的疑惑:
「說起來,我這告示都貼了這麼久了,怎麼還沒有人送策論上門呢?不會是因為能寫它的都是世族,現在要結仇,所以他們不來了吧?」
「有一些,但更多應該是在觀望,畢竟這告示太狂妄了些。」
諸葛亮道:「再者,能寫出它的人也不多,如今消息傳的也沒你想的那麼快。」
「這倒也是。」
劉琰不得不承認這點,只靠車馬,信息傳播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要是算上對方過來的時間,那時間更是要翻上一倍才夠。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壞事,正好她也能晚些再看那麼多佶屈聱牙的策論。
這麼想著,她隨口問道:
「對了,這幾日我怎麼沒有見趙雲?他去哪兒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