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同人] 人在三國,金手指是拼夕夕暢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去工坊看了看。」

諸葛亮笑道:「最近復原出了連紡二十根線的繅絲機與飛梭紡織機,能夠連接蒸汽機使用,很是不錯。」

懂了,新機器很好,諸葛亮肯定是上手試了,然後蹭上了機油之類的東西,結果沒洗掉。

劉琰有些驚訝,她印象中那些工匠還處於手工製作的狀態,什麼時候忽然能生產工業化製品了?

「咦?最近工匠們的復原產品速度明顯快了不少啊,連初級工業化的紡織機器也造出來了?」

「是。」

諸葛亮頷首應道:「還是調整過製造成本的,可以大規模生產。」

這可真是件喜大普奔的好事!

他們現在的發展路徑和近現代比較相似,都是依靠外力強行提升國內的工業發展,只不過是思想先行,後跟工業。

倒不是為了求穩,相反,經濟基礎決定社會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意識,先提工業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先提它,完全是工業提不起來。

第三次工業時代的機械,小型的還好說價格便宜實惠好用,但大的工廠化設備價格就開始飆升,倘若只有設備,那還能夠接受,但它們運轉起來用電,電壓不同,需求量還太大。

那想用太陽能供給,成本將暴漲到一個可怕的數字,用油發電成本倒是低一些,但持續更久了,照樣難以承受,更不要說還有操作難度,機械效率太高之類的問題了。

卡在這個前後銜接不上的檔口,的確有些要命,但劉琰也沒辦法,她原以為還要再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復原一些基礎的機械設備,再慢慢衡量價格進行生產,沒想到忽然就復原成功了?

哪怕是初級機械設備,那也是機械設備!比全靠手工不知道快了多少,尤其還可以與蒸汽機相連,不僅生產效率能夠極大幅度提高,還不用愁動能供給,這就可以建紡織廠了!

有國營工廠,就能將大量的人力吸收進來,創造更多的商品,進而推動商業經濟的發展,形成正向的循環,更能有效的推行新政——

腦海中略過這些的劉琰止不住吸氣:

「等等,我這才離開四天吧?怎麼感覺像是離開了一年?工匠是不是也開了掛,繅絲機與紡織機都可以量產了?」

諸葛亮開口道:「曦玉忘了?石門已經建了冶鐵坊與加工鐵廠,這月產鐵量已經達到三百五十一噸,不然如何供應得上這麼多農具,還有百姓所需的日常用具?」

他有些感慨。

「昔日鐵礦年產鐵最多時,也不過是四百噸上下,如今翻了近十倍,全賴煤與後世高爐之功,這麼說起來,怪不得曦玉你對武昌周圍的煤鐵礦如此念念不忘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