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點,不只是外人態度一如既往,他們二人也沒有讓感情影響手頭的事務。
趙雲忙他的事情,而劉琰則將精力主要投入到了教育上。
漢時的教育更偏向於師徒傳承,因材施教且傳道受業解惑,從學識到待人接物再到做人與追求全都包圓,屬於成材率極高,時間成本也高,普通百姓壓根承擔不起。
而現代採取的是標準化教育模式,又稱應試教育。
做為親身體會過應試教育的學生來說,劉琰對其中的缺陷也能說道幾分,諸如唯分數論成敗,重考試而不論實操,越往後期越卷,就連身體與心理健康都可以往後排,最後出來一群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脆皮大學生。
但這些問題依舊不能掩蓋應試教育的優點。
它量大管飽,非常適合掃盲,而且可執行力強,能夠大批量培養水準一致的基礎人才,並儘可能篩選出天賦驚人學子,繼續讓他們深造。
至於應試教育的問題——
那也得等應試教育成體系推廣開再說!
畢竟,如今勉強能稱為學校的,也就襄陽城內的那一所,甚至就這一所,課程也馬馬虎虎的。
而在軍營,襄陽城內外的工廠,以及一些離得近的村莊都已經開始進行教育,但也僅限於拼音識字和基礎的數算,更多的完全不敢想,甚至可以說,要不是列印能跟上,讓這些『老師』人手一本常用字字典,那民間分分鐘要多出一堆自創的新體字出來!
問題還是很多,但最終無外乎兩個,教上,缺教材與老師,受教上,大量學生家庭無法讓學生脫產學習。
後者是軍師需要操心的問題,前者就是劉琰的需要努力的範疇了。
整個暑假,她都在這方面使勁兒。
推動教材的撰寫,審核。再將這段時間的正式老師與非正式老師的教育經驗總結起來,結合篩選整理過的現代教育技巧,編寫教師培養手冊,同時大批量招人,對學識和教育技能進行培訓,去鄉下組織試課……
忙碌中,時間總過的很快,好像一眨眼,兩個月的暑假就過去了。
部分培訓出來的老師們背著行囊,帶著滿馬車的課本,與諸葛亮選出來的人才一起,或是忐忑,或是期待的踏上了前往荊州各縣的道路。
他們將肩負起來各縣少年孩童,或它地新建工廠的工人掃盲重任。
而隨著吏員與老師的離去,放縱了一整個暑假的學生們,也即將迎來開學。
與此同時,一種名為『開學綜合症』的病症,也開始在學生中蔓延起來。
*
「哪位兄弟暑假作業寫完了,借我抄一下,必有重謝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