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徒陵,得有陵有城才能把人遷過來吧?於是昌陵就開始成了一項極為神奇的工程,工匠民夫數萬人修了整整五年,修到國庫空虛,民怨四起,硬是連司馬殿門還沒修出來。
小孩子常問爸爸去哪兒,放在知道但又不知道的成帝身上,想來也特別想唱一句——
這錢究竟都花哪兒了?!
當然,如果他們也冒進一點,那同樣會和成帝一樣,面臨錢到底都花哪兒的疑問。
吃空餉,巧立名目什麼的,都是傳統藝能啊。
人與人之間的事情太過複雜,劉琰拒絕多想,她略過這個話題,不再多想,而是問道:
「說起來軍師這些時日好像在設計未來的發展規劃,好像都已經設計到二十年以後了?」
「哪有,只是粗略的規劃下,什麼都還沒有呢。」
劉備擺了擺手:
「現在人口跟不上,其它方面也不足,只能集中資源發展最幾個關鍵的地方,軍師和我商量了一下,看看能不能利用舊的道路和地形,以及各地礦脈,沿著兩河流域劃分出來以後重點發展的經濟區,需要布兵駐守的軍事區,跟你要詳細現階段礦產可開採位置,就是為了這個。」
能力永遠是越用越熟,積累的知識也是,劉備稍稍一說,劉琰便明白現階段為什麼要這麼安排了。
人口不足和科技代差帶來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
最簡單的,鐵煤產區不在一處就能讓人立刻自閉。
石門鐵廠到麥城煤礦距離大概在兩百里左右,這個距離在後世,不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放在如今用畜力載著貨物,最快也得走個四天,這相差的何止是時間,是高了幾十倍的運輸成本支出!
公路沒有修出來之前,為了省點錢,軍師只能繞路走水道送煤,可就算是這樣,帳面上也是虧的令人頭大,若不是有劉琰這個bug,就算集整個荊州之力,也說不出『不計成本』的建設推行。
畢竟就算是公路修出來了,照樣還是虧。
無它,公路還是用畜力運輸的情況下,只是路平整了,拉起來沒那麼沉了,牲畜力量還是沒改啊,頂多就是將四天行程縮短到了三天,和船運沒任何區別。
真正降低運力成本的,是依靠系統建造出來的蒸汽拖拉機車。
這車時速達十公里一小時左右,能拉動三噸左右的貨物,基本上一天就能送到,載重也高,非常完美。
至於開起來煙霧繚繞,吵的耳朵都要炸了,不能跑泥地,偶爾會趴窩這些問題,在時速和載貨量和就地使用煤動力面前,全都不是個事兒。
只要煤鐵跟的上,蒸汽拖拉機車說量產就量產,產出來就能投入使用,畜力行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