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度春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

眼看不能輕易糊弄過去,蕭元景無奈地抽回手腕:「七年前的事了,大體如何你應該也能猜到。無非是有人收買了我外祖的舊部,在戰時泄露軍情,使得平襄之戰大敗,同時偽造證據,坐實了陳家和邱韋勾結。」

梁承驍臉色發沉:「此人是高逢?」

蕭元景並不意外他會知道,平靜說:「看不慣先帝重用陳家的人很多,宗室就是其中突出的一派,高逢只是做了這個牽頭人罷了。」

說到底,還是舊黨的根本利益被觸動了。先帝扶持陳氏抗衡宗室的舉動讓這些自恃勞苦功高的公侯大為不滿,而先帝越過太子,對幼子的喜愛和栽培則是逼迫他們鋌而走險的最後一根引線。

先帝未必有多喜歡蕭元景,也未必沒有猜到平襄之戰的內情,但陳家的慘敗讓他大失所望,只能怒其不爭地捨棄了這枚棋子。

梁承驍碰著他的面頰,在蕭元景看不到的地方,眸底已然結上寒霜:「高家如此對你,你還為蕭元征做事?」

蕭元景搖了搖頭:「皇兄於我有恩,如果不是他,我活不到現在。」

當年陳秉章和寧妃相繼辭世後,受皇帝厭棄的蕭元景便成了眾矢之的,當初人人稱頌的才華此時全化作催命符,一層一層壓在他身上。若非蕭元征手段強硬地震懾了一些人,他早就在宮中某個角落「暴病而亡」了。

光是出於這段情分,他就應該回報蕭元征。

然而七年前蕭元征也才及冠不久,完全撇開高家的干係,手中能用的人不多,能保住他的性命已是不易——至於怎麼在重重交困中活下去,甚至在臨安城掙得一席之地,那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磨平一身天真意氣,皮肉撕開重新癒合,傷疤疊著傷疤,跌跌撞撞摸索出來的。

「……」

梁承驍的手難以克制地戰慄,心房抽痛得厲害。

他幾乎難以想像,從當年純稚仁善,意氣風發寫下《楚都賦》的少年皇子,到如今冒著風雪孤身守一城的端王,蕭元景到底經歷過何種磨難。

同樣是受帝王厭憎忌憚,他至少有母后和舅父全心全意為他謀算,但懷玉年少失恃,母族傾頹,周身豺狼虎豹環伺,連一個能庇護他安然長大的人都沒有。

民間廣為流傳的那句「北有梁君,南有蕭王」,於他而言,到底是福還是禍?

梁承驍在昏暗中沉默佇立了許久,手掌垂落身側,慢慢攥緊,低聲問:「你恨他嗎?」

他沒有明確指代誰,可是蕭元景聽懂了。

他輕輕笑了下,扳過梁承驍轉開的臉,和他對視,一雙眼仍是寧靜澄澈的,仿佛什麼都看得清,猜得透。

「我不恨。」他說,「但我也不喜歡臨安。」

所以蕭元征登基後,他主動向皇兄討了旨,自請來沂郡戍邊。

臨安的宮牆太高了,他住在其中總是做噩夢,夢見那一園被燒毀的垂枝梅,和寧妃悲傷看著他的目光。

「謹之。」

一室揮灑下的月色里,蕭元景環住他的脖頸,聲音像嘆息。

「待此間事了,你帶我走,好不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