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蘭說:「頭部基金的要求會很高。」這應該是雙方都知道的客觀事實。
對方卻不在意:「我知道我們未必是他們的首選。但只要有機會,就值得去爭取。」自信滿溢,說他一句傲慢也不為過。
原本的市場規律,對資金和背景要求較高的創業企業,自然會尋求大基金的投資。大基金從中選出優秀者,進行領投。像恆星資本這樣聲望不足的新公司,投資戰略又比較保守,基本上偏好隨著大基金後面做跟投。
周妍音想做的,其實就是打破這個規律,搶在大基金之前,先行投資。
但投委會和創業人的思維都還在規律中,一個不願投資,一個不願接受資金,雙方都是等著頭部基金的動作。這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僵局。
向美蘭知道此時多說已無益,僵局不打破,項目的談判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推進,於是客套地說了一句:「如果您改變主意,請隨時和我聯繫。」就掛斷了電話。
5 分鐘後,周妍音推門而入,隨手鎖上門,關上所有的窗簾。
「你知道我會答應你的條件。」她徑直坐在了向美蘭對面,「你很了解我。」
周妍音是不到最後不會放棄的人,現在眼看著她一個人做不可能來得及,唯有和向美蘭合作,還有一線希望。所以她一定會來找向美蘭,哪怕要求苛刻代價高,也好過直接棄權。
雖然她們的相識和經歷,充滿了磕磕碰碰,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們互相欣賞,能力互補,一個能弄到錢,一個能談項目,又都是在金錢面前,可以放下情感的人,是絕佳的合作夥伴。
「我有可靠的消息源,在醫療 AI 行業,年後會有新政策,就是針對輔助診斷這個細分領域。我看好的這家企業,符合政策要求,而領先他的那些,全部不符合。」
向美蘭說:「也就是說,年後新政策一出來,除了這家,其他幾家都得栽跟頭。」輕則放棄已研發內容,重新調整戰略,重則受到重創,甚至直接關閉項目。
向美蘭想起了剛才那位創業人的自信,又問周妍音:「知道這個消息的人多嗎?」如果創業人的自信,是因為知道新政策的消息,那她真沒有談下來的把握。反之,或許還有點希望。金融行業,從古至今,能賺到錢的那方,憑藉的都是信息不對等的優勢。
周妍音知道她是在顧慮對方創業人是否知道這個消息:「他不可能知道。這相當機密,就連我現在告訴你,都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周妍音說,「你還有什麼要問的,就儘管問,這事情都告訴你了,剩下其他的,我對你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才是向美蘭想要的合作狀態。
兩人又探討了一些合作細節,達成一致後,周妍音離開了向美蘭的辦公室。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