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依依不捨,老兩口還是一步三回頭的回城,在李長若買的小別墅里住下。
該說不說,這裡的環境是真的舒適,氣溫常年二十度上下浮動不超過五度,空氣濕度剛好,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這麼美的地方,卻因為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一直發展緩慢,缺醫少藥。
李長若到這裡才發現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缺醫少藥。
這裡沒有大城市三步一間五步一戶的藥房,全靠上頭調配,分量品種都是定下來的。
醫生診斷很快,絞盡腦汁的是思考現在有什麼藥能用,還缺什麼藥,上哪兒找差不多的平替。
看著嗡嗡響的電腦里,庫存藥品清單中,都是江南很少見的,蒙藥,藏藥,滇藥,李長若深吸一口氣,還是從頭研究處方簽。
缺醫少藥的地方,老百姓也都習慣了。
小病小痛,就在村醫那打一針,或者找個會摸脈的,撿兩副湯藥回家煎了吃。
大病也治不起,多數確診之後不願意治療,直接回家,寧願拿著治病的錢吃好喝好。
衛生院接待更多的是產婦生孩子,兒科,外傷急診科。
李長若身兼多職,慢慢把臨床醫學時期各科知識都撿起來,還要完成老大夫給的課業量,定期去接受考核,未來還要去學診脈,比上學時期還忙碌。
「李大夫,這周末下鄉義診,您有個準備。」
作為衛生院唯一的高材生,李長若雖然年紀小,但是很受人尊重。
杜大夫在這裡工作三十年了,對於李長若的到來接班,異常歡喜熱情,家裡媳婦煮了什麼好吃的,都惦記著給她帶一點。
「好嘞,我給家裡打個電話,這周休息天就不回家了。」
村鎮留守的老人孩子多,衛生院定期下鄉集中給他們檢查身體,這次輪到這個鄉鎮唯一的一所小學。
學校設立在一處小山上,幾個村子最中心的地方,遠遠就能看見五星紅旗隨風飄揚,但是到那需要走盤旋山路一個多小時。
李長若抱著藥箱,坐在牛車上,搖搖晃晃,就在她思考要不要摳嗓子把早飯吐出來的時候,終於到了。
這裡有七十多個孩子,六個年級組成兩個班,只有兩個老師。
一個上年紀,腿腳有些殘疾的絡腮鬍老師,還有一個年輕一點的男老師,據說年輕老師兼任校長。
來的路上杜大夫都給她介紹過了,校長看見新來的李長若,只是挑了一下眉,可能比較意外,隨後點頭示意,算是打過招呼了。
兩個都是男人,留守兒童裡面女孩兒占一多半,的確需要有個女醫生隔三差五來檢查檢查。
孩子們衣著灰撲撲的,臉上也灰撲撲,帶著一點點高原紅,看著膚色很不均勻。
本來今天不用上課,不過這麼多孩子都來,大概率是為了今天的體檢吧!
李長若跟杜大夫一起,杜大夫聽孩子們心肺,李長若檢查孩子們的生長發育情況。
有三個孩子原本就有先心病,還在排隊等公費醫療安排手術,現在都八九歲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