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肉骨樊籠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何歡回答:「夢魘的魘,供奉魘神的。」

原來如此,這就說得通了。

就說嘛,雲南少數民族那頭的山,山名往往是玄奇、有典故的,怎麼跟表演還扯上關係了。

魘神,估計性質跟「瘟神」差不多,先民供奉這些神祇,本質目的是希望他們滾遠點、「莫挨老子」。

何歡說:「雲南多山,這個魘山不矮,從外表來看呢沒什麼稀奇的,玄虛在裡頭,這個山體裡有山腸,香腸的那個腸。」

陳琮:「山里產的香腸?」

何歡無語,只好比手劃腳地給他解釋。

山腸,具體的解釋是山的內部有通道,曲曲拐拐上上下下,如腸子一樣盤在山腹之內,粗細不一,上一段能蹲著挪,下一段就只能爬著鑽。

這種通道,有時是貫通的,從一個口進去,迷宮樣盤旋了一圈,會從山對面的另一個口出來;有時候是死路,走著走著到了底,只能原路返回。

陳琮回想了一下中學生物里學的人體解剖結構圖,反胃歸反胃,是有幾分形象。

據說山腸是按數量分的,有的山只有一根,有的山,能有九根之多,又名「九曲迴腸」。

魘山的山腸只有一根,被稱為「一條道走到黑」,一是因為這條道是死路,二是因為……山腹里黑洞洞的、也沒點亮,可不就是越走越黑、一條道走到最黑麼。

而且這腸子有斷處,叫「肝腸寸斷」,意思是在某些地方突然斷開,其下深不可測,一腳踏空掉下去,多半摔成肉泥,所以斷處往往有連結物,比如搭條木板啊、連個鐵索啊什麼的。

陳琮聽著好笑:「說得有板有眼的,還挺成系統。這些名字,都是誰給起的?」

何歡一語帶過:「對山熟悉的人唄。」

也是,應該是古代的探山愛好者、山地徐霞客,對山的各種獨特內部結構進行了樸素的第一手記載。

何歡接著往下說:「這個山腸盡頭,反而比較寬敞,你可以想像一下,就像腸子末端墜了個大瘤子,那就是古早的魘神廟。」

***

夢魘嘛,先民也說不清楚,只覺得是曲曲彎彎、一團漆黑的所在,供奉時,會扛背著祭品,異常艱辛地穿過腸道、來到這個宛如陰間、永不見天日的神廟。

可能是因為地處偏遠,魘神的供奉方式非常獨特。

一般的廟宇、神殿中,都會有個高高的供台,神像端坐其上。

但魘神廟沒有供台,高處張有一張網,不知道是青銅還是鐵索結成的蜘蛛網,上頭有個魘神造像,人面蜘蛛身。

陳琮原本聽得津津有味,到這忍不住打了個寒噤,倒不是怕,而是腦補了一下那畫面,什麼身不好,搞個八條腿的蜘蛛身。<="<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